我第一次到昆明,是1979年吧,当时是因为研究工作的需要,来这里查阅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在这里的活动情况。那次去可真是不容易,走成昆铁路进来,地图上看好像不怎么太远,结果火车穿山越岭,那条铁轨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似的。好容易到了昆明,这才真正认识到为什么云南自古以来都被视为边陲之地了,也知道吴三桂为什么在这里可以盘据这么长时间,清王朝的中央政府居然拿他没有办法。真的是鞭长莫及!加上地处高原边界,地势复杂,易守难攻之地莫过如此。那次在昆明街上走走,两层、三层的砖房就算是好房子了,市中心还有好多木房子,立面的木板全部涂成深绿色,灰瓦顶;靠近郊区的建筑,就是我们叫做“干打垒”这类没有烧制的土砖搭建的,粉了白色的墙,还是灰色的瓦,屋檐形状和江南民居的形状大相径庭,中原文化在这个边陲之地显然得到了重新诠注和演绎,昆明,乃至云南整个的设计风格都如此,很有特色。
到了昆明,自然滇池是一定要去看看的。从西山下来,那么巨大的一个高山湖,清澈见底,水草袅袅,远望西山,烟笼雾锁,壮阔无比,大观楼的那对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倾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寥寥数语将滇池风光描述得入木三分!我有一些昆明的朋友,说到这对长联,都说是绝对!
file:///F:/%C3%8D%C3%B5%C3%80%C3%8F%C3%8A%C2%A6%C3%92%C2%B5%C3%8E%C3%B1/%C3%8D%C3%B5%C3%80%C3%8F%C3%8A%C2%A6%C3%8E%C3%84%C2%B8%C3%A5/2008.2/%C2%B5%C3%A1%C2%B3%C3%98%C2%BC%C3%87%C3%92%C3%A4/F534951347.jpg
昆明人的记忆里面,不可能缺少滇池,这是他们记忆的一个核心部分。好像杭州人记忆里必然有西湖一样,昆明人记忆里必然有滇池。可是,当杭州人的西湖记忆变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秀丽的时候,昆明人的这个记忆现在成了苦忆,那个曾经美得让人心醉、让人难以置信的高山湖泊,现在好像一塘深绿色的酱汤!1990年代,我又一次出差昆明,到艺术家群集的“创库”聊天,叶永青这些人都在,我兴致勃勃地谈起我那个1979年的滇池,很想在久违之后再去探访,结果在场的人异口同声,都说不要去了!就让那个1979年的美好滇池永远留在你的记忆里吧!
最近这几年我去昆明多了,主要是给一个大项目“华商之家”做顾问。这个项目就在滇池边上,1990年代没有看成的滇池,如今因为踏勘基地的需要,倒去了好几次。叶永青他们果真是说得没错,看完那个心痛!我真的可以体会昆明人的那种感情!只是我真的有点想不明白,我走遍世界各地,见过无数的湖泊,但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个湖会污染得这样严重!滇池的水现在看起来居然好像稠密的酱汤一样!污染原因,说法是几方面的:一是滇池地处昆明城市下游,是滇池盆地最低凹地带(城市的位置不是原因吧?);二是生活污水进入滇池(为什么生活污水在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发展之后还要进入滇池呢?);三是工业废水进入滇池(工业污染是触犯法律的啊!);四是农业污染;五是滇池流域城镇化迅速发展(流域城镇发展难道不考虑对水源的污染问题吗?);六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看来唯一办法就是耗费巨资,从澜沧江引流来冲刷滇池了);七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缩小,湖盆变浅,进入老龄化阶段,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file:///F:/%C3%8D%C3%B5%C3%80%C3%8F%C3%8A%C2%A6%C3%92%C2%B5%C3%8E%C3%B1/%C3%8D%C3%B5%C3%80%C3%8F%C3%8A%C2%A6%C3%8E%C3%84%C2%B8%C3%A5/2008.2/%C2%B5%C3%A1%C2%B3%C3%98%C2%BC%C3%87%C3%92%C3%A4/2392472_zqsaur070816120707.jpg
不过我这个人就从来不会轻易下断言,因此和参加项目讨论会的人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他们告诉我,滇池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滇池”,据说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总数应该是28条河流入滇池,其中盘龙江最大,并且完全是穿越了昆明市区之后进入滇池的。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也就是说28个入口,1个出口。我又特意跑去盘龙江进入昆明前的一段勘查,奇怪的是,那段水道的水非常清澈,为什么流入滇池的时候,却完全是污水一股呢?因此我觉得,滇池的污染很大一部分可能来自昆明的生活污水。湖水的酱汤色就很说明问题,水色暗黄绿,显得很粘稠,
1980年代末曾有个环境检测报告出来,说滇池里的鱼类大部分灭绝了,剩下四种,也岌岌可危。这些小东西能在这种水质中活着那才真是奇怪了,
要知道大量的氮、磷还有重金属及砷沉积于湖底,已经导致湖水底质污染严重,对鱼儿们来说,简直就是浓度很高的毒药啊!
file:///F:/%C3%8D%C3%B5%C3%80%C3%8F%C3%8A%C2%A6%C3%92%C2%B5%C3%8E%C3%B1/%C3%8D%C3%B5%C3%80%C3%8F%C3%8A%C2%A6%C3%8E%C3%84%C2%B8%C3%A5/2008.2/%C2%B5%C3%A1%C2%B3%C3%98%C2%BC%C3%87%C3%92%C3%A4/U1565P1T1D13303285F21DT20070625072718.jpg
现在的滇池,仍然还是国家旅游区,当然就有很多名不符其实的称谓,我曾看过这样的描述:
“滇池水域,群山环抱,河流纵横,良田万顷,人称‘高原江南’。在池的周围,有渔村和风帆点缀的观音山风景区;有花光树影的白鱼口空谷园;有绵亘数里,水净沙明的海埂湖滨浴场和秀美隽逸的大观楼公园等等,都是十分惬意的游览之地,特别是在绿波荡漾的彼岸,巍峨雄壮的西山之巅,水浮云掩。那湖泊的秀丽与大海般玄境便呈现在你的眼前。滇池既有湖泊的秀丽,亦有大海的气魄”。
只是在湖边走的时候,我实在是找不到这个感觉!这段话怎么看怎么象是写历史中的滇池、写我在1979年看到的那个滇池,可能作者也是我这个辈份的人吧!
前面提到的七个原因,在现在看来,有些是我们目前暂时无法改变的,但是也有很多是完全可以纠正的,在我来看,要恢复人们记忆中的滇池,还昆明人一个清澈的滇池,利用滇池提示昆明的总体质量和竞争力,其实方法很多。在严格治理污染源方面,也是有很多办法的:比如彻底不让昆明和进入滇池的28条水道沿线的居民区的生活污水进入滇池;比如修建穿山越岭的水渠引澜沧江水“冲刷”滇池,达到换水作用;比如在湖边一带马上就开始禁止滨湖开发并建造湿地区域,用湿地植物、动物群落来对滇池进行生物性的治理等等。这些方法都有作用,但是如何规划步骤,并落实执行,还需要相当多的人力物力的投入。
有志者,事竞成,相信每一个昆明市民,乃至每一个对昆明对滇池怀有美好期待的旅人,都会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看到大观楼长联中描绘的那个滇池!
2008年4月17日,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