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受之与David
Chipperfield)
今年上半年曾经和英国建筑师戴维·齐帕菲尔德(
David
Chipperfield)在杭州有过一次关于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对话,我写下一篇叫做《对话九树》的文章,这里则从他来谈谈英国现代建筑。
英国人虽然一直不愿意入欧洲的主流,但是在设计上,基本还是与国际节拍同步的,新现代主义在英国也出现了好多高手,其中,以新现代主义脱颖而出的人中间,戴维·齐帕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应该说是很幸运的一个了。不是说他没有智慧和能力,而是因为西方现在建筑低迷,有机会表现应该不那么容易,他能够获得不少大项目,是走运得很的一个建筑师。
认识的建筑师、设计师多了,就很注意他们成功的道路,不知不觉,有个感觉,就是才华重要,运气更加重要,没有才华,固然难以成功,但是运气不好,比没有才华还糟糕。到好多设计事务所中看看,庸才充斥,其中杰出优秀分子可是凤毛麟角啊!有些时候为那些有才华的青年建筑师抱不平:怎么就没有机会在好的事务所、好的项目中一显身手啊?原因一多半是没有遇到机会。

英国建筑家齐帕菲尔德是个运气很好的设计师,总是有机会来。我们中国人就说是“有贵人相助”。他的风格是纯正的现代主义,毫无雕饰,这样的风格如果想出口就难了,因为大多数国家都会认为自己可以设计,而他却就依着现代主义,在好多国家拿到相当大的项目,比如在德国、在西班牙、在日本、在意大利和美国,这可实在不容易。如果说他的设计有什麽特别的地方,我仔细看看,其实他还是很中规中矩的现代主义,也就是钢筋混凝土、玻璃、石材和木头,功能性突出,形式单一,但是更加注意细节处理,比例合适,因此比那些平庸的现代主义建筑更加耐看。
现代主义建筑是很难做的,最难的地方是大部分人都以为很容易,因为结构清楚、材料单纯、没有装饰,但是真要做好就很不容易。我去看过巴塞罗那重建的密斯1929年的世界博览会德国馆、勒·科布西埃的萨瓦住宅、格罗比乌斯的德绍包豪斯校舍,怎么看还是与众不同,总的体量感在那里,而细节处理就非同凡响――齐帕菲尔德就有这个本事,因此就凭着现代主义风格,依然可以在世界各个主要的发达国家拿到大项目。
不少发达国家都有些具有启发、探索意义的设计事务所,未必一定有什么重大的设计项目,但是集中一些聪明的设计师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整个国家,乃至国际建筑的发展都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荷兰的伦·库哈斯的“大都会”事务所,UN事务所、MVRDV事务所,都是这类的。在英国,齐帕菲尔德也曾经成立过一个建筑中心,是个以展览、研讨为主的活动中心,叫“第九建筑画廊”(the
9th Architecture
Gallery),虽然没有开多长的时间,但是对英国,特别是对伦敦的青年一代建筑师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不少在这个中心活动的青年设计师到他的设计事务所工作,经过他的训练和影响,都成了具有成就的新人。
齐帕菲尔德是个很尖锐的建筑师,同时也是一个很敏锐的评论家,好多国际知名的建筑学校都请他去讲学,希望通过他的眼睛来看设计的发展。
齐帕菲尔德1953年生于伦敦,在英国很著名的“建筑联盟”( the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学习,曾经为三个英国大名鼎鼎的建筑师工作过,这三个人分别是道格拉斯·斯提芬(
Douglas Stephen)、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和诺尔曼·福斯特( Norman Foster
),都是现代主义中高科技派的主要领军人物。对于技术的了解,使他避免走建筑界很容易出现的形式主义弯路,总是让结构表现自己,成为他的一种审美的原则。
1987年,齐帕菲尔德在东京开设了自己的事务所,帮日本大时装设计家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在京都设计了品牌店。其实,他在日本学到的比他做的要多得多,日本人对于自然元素的崇拜和娴熟应用,日本人的自然观,对他来说都是毕生不能忘却的经典原则,他在这以后的建筑更加纯粹,材料单纯,线条和形态纯粹,成了他设计风格的特征。如果你看看他的建筑作品,有种淡淡的禅意在内,就是这段日本经验造就的。他的基本功能主义立场加上日本的美学原则,造就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他,作品日渐精致而耐看。

他的声名日高,西班牙、德国有好多项目都找他设计,但是英国却不然。英国是个很古怪的国家,说前卫,他们可以前卫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但是基本国家水平,却是保守得令人难以置信。墙内开花墙外香,是英国艺术、设计界经常见到的情况。等到墙外很香很香了,墙里的英国佬才意识到要把花弄点进来。经过好多年的努力,最后英国人终于知道他们有个在国际上很有名的建筑家,叫齐帕菲尔德,因此在1997年请他回来设计一个公共建筑,是泰晤士河边的一个河边博物馆(
River and Rowing Museum in
Henley-on-Thames),地点在亨利。木结构的谷仓型建筑,给他用清水混凝土加固,挑起架空的走廊,整个脱胎换骨成一个现代主义的博物馆,在业界得到很高的评价,他在英国方才有点名气了。
齐帕菲尔德对于传统的感觉,特别是禅意感觉的敏感,对于现代材料、现代结构的透彻了解和娴熟应用,都是独树一格的,这样的设计师其实不多,因此他的作品都很有冲击力,正因如此,他最近连续赢得许多欧洲国家的大项目,其中包括重新设计德国柏林的新博物馆(Neues
Museum),扩建威尼斯的一个修道院和墓地,在意大利的撒列诺(Salerno)建筑一个新的法院建筑,在美国的伊阿华州设计一个艺术博物馆(Davenport
Art Museum in Iowa)等等。但是,
作为一个英国人,他还是喜欢做英国的项目,他期望能够为英国做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建筑,现在他正在设计英国的电影学院(the
British Film
Institute),这个学院在伦敦的南部,那个地区一直是个接近荒废的工业区和贫民区,经过二十年的争论,现在好像有点影子了,保守的伦敦市政府和规划部门看来立志要建造一个高文化的南区,齐帕菲尔德还接到了为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格拉斯哥设计一个总部的合约,这些工作,会使他逐步成为英国最重要的建筑家之一的。
设计好,运气更好,说到他的成功,这样的描述不为过吧?
2007年12月24日,于汕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