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系列
倒霉的哈罗德
宋宜昌
战争,如同政治、商业、体育比赛,甚至高考一样,存在着某种“运气”。成功者受到命运的眷顾,失败者处处倒霉。
在影响英国命运的黑斯廷斯战役中,作为守岛一方的英国国王哈罗德,遇到了不少倒霉事,它们积累起来,终于使哈罗德输掉了战争,输掉了自己的性命,也输掉了英国。
哈罗德在坏运气大致有五件:
① 过早集结舰队:
哈罗德是维京人后代,深知制海权的重要,听到威廉在诺曼底准备船只渡海时,他也拼凑了一些船和水手,准备在海峡拦截威廉的航渡船队,由于威廉部队几乎全是陆军,不习海战,如果一旦发生海上战斗,几乎不占优势。假如哈罗德能在海峡歼灭威廉1/4~1/5兵力,战争结果似可改观。
哈罗德的舰队准备了四十多天,一直在诺曼底到英国的航线上巡逻。但威廉苦于船和水平不足,迟迟未能上船。到应该上船了,风向又不利。结果是,哈罗德的舰队给养用光,不得不回港补充,恰恰这时,威廉登船,顺风横渡海峡,片舟无损。
② 被次要袭击迷惑
在戒备威廉登陆期间,哈罗德警惕性颇高。此时发生了一件事,即哈罗德的一员部将托斯提格反叛到威廉一边。托斯提格也是维京人,有自己的部队并拥有一支小舰队。早在威廉的“D日”(即总登陆日)之前,他曾率此舰队先行在英国的怀特岛登陆,并袭击海岸。由于英国连年战争,海岸预警系统十分有效,托斯提格的两栖袭击被守卫者成功击退,损失过半。然而守军以为这是威廉的先头部队,把托斯提格的失败当成威廉的失败,因而放松了警惕。到威廉兵正式登陆时,反而来不及征召大批民军。
③ 过早全国总动员
哈罗德计算了威廉的登陆日,并适时进行了全国总动员。由于他是海上民族出身,判断得差不离。但坏天气迫使登陆日推迟了,哈罗德大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他的职业部队,称为“亲兵”,还是从东罗马帝国学来的。大部分是民军,即从各郡、镇、村临时征召的农民军,民军自带口粮,国家规定集结一次为四十天。在这四十天中,威廉由于种种原因未曾登陆。日子一到,农民粮食吃光,解放回家。正好此刻,威廉却来了。
④ 与未曾料到的另一支丹麦登陆部队苦战,消耗甚大
在黑斯廷斯大战之前,谁也不知道有另一支丹麦部队也做着同威廉一样的攻占英伦的美梦。这个人就是挪威国王哈尔德拉达。哈尔德拉达是克努德大帝的后代,也算一代名将,并在拜占廷军队中服役过。从理论上讲,他也有权继承英国王位。哈尔德拉达从卑尔根附近的索格尼峡湾,率三百艘长船出发,也在英国北部的设德兰群岛和奥克尼群岛中转并略事补充,然后在英国东部的台尼登陆,随后一路南下,打到约克附近,与哈尔德拉德接触的几支民军都被他击溃。警报送到了伦敦的哈罗德王宫。
哈罗德接报后,立即率领他久经战阵的亲兵和少数未来得没回家的民军——主要是快速骑兵,赶往约克郡准备会战。此刻他做为全英国的国王,于自己的维京同胞已不存在利益和血缘的关系,他必须保卫英伦,反对任何入侵者,哪怕是自己的丹麦或北欧同胞。
哈罗德和哈尔德拉达在斯坦福桥发生激战,哈罗德采用主动袭击战术,打败了挪威入侵者,杀死了哈尔德拉达。此战甚为激烈,英国史书均有载,一百余年后,那片古战场上还遍布着白骨。哈罗德的主力部队也损伤过半。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破坏了哈罗德对威廉的准备,削弱了哈罗德的反击兵力。而且,在空间位置上,使哈罗德远离英国南方主战场,等哈罗德精疲力尽地冲回伦敦,接着又向东南英格兰进发时,他已经连续行军约500公里,有些强弩之末的味道了。
⑤
基于以上所述,哈罗德应该调整自己的战术。但他不仅未做调整,反而把威廉当成了另一个哈尔德拉达。于是他用对付挪威王子的同样办法来抗击威廉。结果完全相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