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英格兰,这里不提苏格兰,它早被丹麦人占了;也不提威尔士和爱尔兰,它们也在另一支维京人,大多是挪威人的统治下呻吟,那段日子——大约从公元980年~1020年间真可以叫得上凄凄惨惨怯怯。
那些惨事实在太多了。那个时代的恐怖行为大多没有用文字记载下来。在那片可怕的景象中闪闪浮动的一点烛光,足以使今天的英国人感受到当时的颓败、凄凉、残酷的程度。最值得关注的是,斯韦恩于公元1013年在他的小儿子卡纽特的陪同下再次来到英格兰。他征服了约克郡和丹麦法地区——即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的大片地区的五个自治市,成为诺森伯利亚和丹麦人控制的默西亚的统治者,他报复性地抢劫了牛津和温切斯特。而且,尽管他进攻伦敦未果,仍然被宣布为英格兰国王。
>
这时,埃塞尔雷德逃到了他妻舅诺曼底公爵那里避难。在取得一系列胜利之后,斯韦恩于1014年初去世了。他死后,英格兰人所受的苦难暂时有所减轻。他们想恢复埃塞尔雷德的统治,“他们说,如果他比以前统治有方的话,哪个君主也不如名正言顺的君主更加可贵。”
不久,年轻的丹麦王子卡纽特开始要求获得英格兰的王位。这时候,阿尔弗雷德的血液开始在埃塞尔雷德之子埃德蒙的身上沸腾起来。埃德蒙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已赫赫有名,不久便被称为“勇敢的埃德蒙”。虽然他被父亲称为逆子,而且完全违背父亲的意志行事,但他还是聚集了一支人马,在辉煌的战役中给敌人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他知道兵不厌诈,多次用计获胜,还解了伦敦之围,于是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满目疮痍的英格兰有了新的军队。埃塞尔雷德死后,埃德蒙肩负英格兰的希望登上了王位。虽然敌我力量悬殊,而且他还受到一次重创,他仍有足够的力量。他把王国划分为几个地区,然后开始重整旗鼓,准备再战。但是,年仅二十二岁的“勇敢的埃德蒙”在1016年不幸早逝,整个撒克逊人的英格兰王国因此陷入了绝望之中。
这时,英格兰对阿帝家族终于受够了。
他们给了这个家族这么多支持,这么多财富和鲜血,却既没有换来胜利,也没有换来和平。
是到该换头儿的时候了。
英格兰教会和世俗界人士广泛协商后在南安普顿郡议定:要永远废黜埃塞尔雷德的后代,承认卡纽特做他们的国王。
>
反抗丹麦人的一切活动,不管是道义的还是军事上的,都失败了。埃塞尔雷德的家族成员被赶下王位,于是,西塞克斯王族的末代子孙便下野流亡了。年轻的丹麦王子虽然采取一些血腥的行动,以得到并巩固他的地位,但他还是欣然接受了——英格兰卑微的全面屈服。他遵守诺言,履行了一个国王在教俗事务中对全国承担的职责。后来,英格兰的贵族达成协议,要用巨额赔款使丹麦人撤军。但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新国王在他的主要谋臣的支持下,“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永远统治,普渡众生。这就是英格兰人和丹麦人的核心人物郑重签订的协定。兰克写道:“国王的家族在殖民初期就有治民率众的卓越表现,它统一了英格兰,把她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可是,在这道德沦丧而又灾难临头的时刻,它却被盎格鲁撒克逊和丹麦血统的教俗首脑抛弃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长期动乱不宁,无力振作。换头儿既是无奈之举,也可能会来带新的变化。
撒克逊人的黄昏,
也许,就是一个新英格兰的黎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