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剑的人
肖鸿
摘译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故事。一九四三年末,美军在太平洋上开始战略反攻。美国海军潜艇部队活跃在西太平洋海区,频频袭击日本舰船,配合全军作战。爱德华·比奇所著小说《海上残渣》正是反映这一背景的一部传奇故事。故事讲一艘美军潜艇“鳝鱼”号,受命前往黄海攻击一艘重要的日本运兵船,理查森艇长指挥全体乘组人员,机智勇敢地完成了任务。《一个潜艇艇长的命运》摘译自《海上残渣》一书。
>
危难临头
就在第二天夜里,大难临头。
潜艇出水时一切照常。理查森习惯地第一个走上舰桥,跟着他的是观通长奥里根。天墨黑,看不见星辰和月亮。理查森通过望远镜仔细搜查远方的海平线,奥里根像往常一样站在他旁边,使用望远镜无疑比用潜望镜要好。因为出水后雷达要几秒钟以后才能干燥,干后方可发挥出最大效果。确定潜艇附近没有舰船是极为重要的。在愈来愈浓的夜色里,光凭潜望镜分辨不出舰艇来。他集中精力搜索海上的舰船。由于黑暗笼罩着一切,很长的一段时间他竟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现象。
从指挥塔里传来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注意,“雷达接触,舰桥!雷达接触到目标!它就在附近!”
潜艇在水面上航行,空气清新。舰桥上能俯视到所有的战位。喇叭里传来基斯的叫喊。“艇长,液压系统发生故障!主进水孔没有关闭,海水反灌,我艇被迫下潜!”
如果进水孔开着,压水舱就不能封闭空气,“鳝鱼”就浮不起来。
奥里根野听到喊声,而且马上明白了。他紧张地放下望远镜。与此同时,理查森站在安装着话筒的舰桥突出部分,向前望去,看不见平静的海面上的“鳝鱼”号的艇首,也看不见它的艇尾,似乎只能看到排气甲板。再往后,深处的泡沫从下往上猛烈地翻滚着,说明两根排气管还在正常地喷着两台柴油机排出的废气。
>
“奥里根,快到下边去!”他大喊。
观通长跳向舱口。几乎同时,查理森立刻感觉到脚脖子被冰凉的海水浸没,他意识到时已经太迟了。海水无情地涌过舰桥甲板,从指挥塔开着的舱口灌了进去。
奥里根脚一滑,踉踉跄跄,摔倒在地上。理查森无法顾他,一把抓住扶手,奋力冲向舱口。水深已经六英寸了。海水越涨越快。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头撞在舰桥的铁棱上。一排巨浪向开着的舱口打来,灌进了直径23英寸的舱口。敞开的舱盖由十六层帆布叠起的罩子盖住,没有人能掀开罩子盖上舱口。更糟的是,海水的瀑布冲击着下面的第二个舱盖,这个舱门从指挥塔通向控制室,危险和上面的第一个舱口相同。第二个舱盖大概也盖不上。所以控制室一定也会灌进水。(连载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