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的展品安地区分为古希腊——罗马艺术、古代埃及艺术、古代东方艺术、法国和意大利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6大部类,世界上不同国籍的参观者差不多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祖国的艺术精品。我在这里就发现不少中国古代的瓷器、象牙雕刻、漆器、红木屏风和刀剑,谁能保证这里没有圆明园的遗物呢?不过,要想细细鉴赏卢浮宫的珍藏,而不是走马观花,不是一二天所能做到的。它有225个展室,7万多平方米展厅,即便如此,据说平时的展品也只有全部藏品的3/5,大量的还藏于地下室或阁楼。

在绘画馆参观时,我们遇上一群可爱天真的法国儿童,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聚精会神地欣赏不同风格的流派的作品,一边听老师的讲解。我待他们自由活动时问他们:“你们是头一次参观吗?”话音刚落,7,8个小家伙立即把我们围住,七嘴八舌地回答。原来他们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在上美术史课,“这次是学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一个长有雀斑的男孩抢着说,“我们正在了解弗朗伊斯的画美在哪儿。”他指着对面墙上一幅荷兰画家的油画,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们。
孩子们的回答是令人感动的。我由这个小小插曲倒是想到我们的艺术教育。如何利用我国的博物馆、美术馆珍藏的艺术品,使孩子们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提高他们的艺术情趣,我想对于提高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不适没有益处的。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育似乎还缺少点什么。这当然是题外之话了。
卢浮宫虽然收藏甚丰,但对于参观者来说却有许多不便,它没有停车场,没有自动楼梯,也没有服务设施,只是大厅外面有一处出售画册和纪念品的小卖部,也是极其简陋的。加上展厅面积所限,许多展品只能束之高阁,不能和观众见面,因此古老的卢浮宫遇到了新问题,怎样才能使情况有所改善呢?
我们参观卢浮宫这天,只见卢浮宫两翼正中的拿破仑庭院正在破土动工,推土机犁开地面,堆成小山般的土堆,戴着安全帽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在那里忙碌。原来这里正在进行卢浮宫兴建以来的最大的改建工程,而这项工程的设计是不是别人,就是享有盛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
卢浮宫院内是1983年破土动工的,真正开始地下工程是1986年初。贝聿铭设计的意图是,在拿破仑庭院下面向杜勒伊公园延伸,兴建一个规模宏大的地下工程,面积有2万平方米,深度为7米,里面包括接待厅、图书馆、艺术电影厅、视听中心、音乐厅、咖啡馆和一条商业长廊,并在卢浮宫小凯旋门西侧建造一座大型地下停车场。地下工程的上面是一个160平方米的平台,略高出地面。

贝聿铭为了不破坏卢浮宫原有的艺术风格,在地下工程出入口,设计了一个高20米、底宽30米的金字塔,全部用半透明的玻璃制作,另在南、北、东三侧各立5米高的小金字塔,加以陪衬,此外还有水池和喷水池布置在大金字塔四周。这项工程原定在1987年竣工,届时参观的游人从大金字塔西侧大门入口,便可进入卢浮宫博物馆,而每个小金字塔都有通向不同展区的地下自动楼梯,可以省却步行之劳了。
卢浮宫的改建,给人以启示,一些古代建筑物一旦向大众开放,必定会带来现代化服务设施跟不上需要的问题,是原封不动,还是谨慎地加以改造,这是当今许多国家建筑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从这个意义来说,卢浮宫的改建毕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