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天气阴沉沉的,像是憋着一场大雪,我们还是一大早就去寻访慕名已久的卢浮宫。
巴黎地铁的卢浮宫站与别的站截然不同,这里不是贴满花花绿绿的妇女服装或者画着葡萄酒瓶子的大幅广告,而是在一排玻璃橱窗里精心布置了一个艺术走廊,有十几米长,里面摆些古希腊的雕塑、古埃及的浮雕之类的仿造品,还有艺术招贴画,一走出地铁车厢,你会感受到一股浓浓的艺术气氛。

卢浮宫位于塞纳河右岸,早先是法国封建王朝的皇宫。1190年至1210年菲利普二世开始兴建时,只是一座城堡,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从12世纪到18世纪将近600年的一再扩建,形成气势雄伟、包括正殿、侧厅、柱廊和广场的宫殿建筑群。不过卢浮宫的出名不仅是建筑的恢宏,气势的壮观,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这里收藏的艺术珍品盖世无双。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法国历代国王就把他们从意大利猎取的名画、雕塑藏于卢浮宫,特别是拿破仑称雄欧洲时,更是恣意从战败国搜罗各国的艺术珍藏,致使卢浮宫荟萃了东西方的雕塑、绘画、古董、珍玩、珠宝、瓷器、家具等达40万件之多,光是藏画就有15000件,被誉为法国的国宝,实际上也是全人类的瑰宝。1793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将这座属于帝王的艺术宫殿开放,改为国立美术博物馆,从此藏于深宫的艺术奇珍,变为大众的精神财富和美的享受了。

从德农宫进入卢浮宫,我在那一间间迷宫似的展厅倘佯时,我的头一个感觉是这里太拥挤,太委屈那些价值连城的艺术杰作了。巨幅油画一个紧挨着一个,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底层摆满古埃及、古希腊罗马雕塑的大厅,那造型雄浑、出手不凡的各种雕像,就像博览会的展品挤作一团,似乎很少给人以遐想的余地。我从大理石旋形楼梯下来,迎面一尊人面狮身像的石雕,竟是公元前1220年古埃及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这样珍贵的老古董,毫不显眼地放在拐角的小小空间里,可见卢浮宫的宝贝多得不可胜数。物以稀为贵,多了反倒不那么珍贵了。
卢浮宫的艺术宝库中有几件展品深深吸引了我。一是摆在拱形小厅里一尊维纳斯雕像,这座被称为美德化身的米洛斯岛的维纳斯,她的复制品曾经传遍世界,令人赞叹不已,但是现在我站在她的面前,终于看到了她的真容。维纳斯雕像据传出自2000多年前的雕塑大师帕克拉西代尔之手,1820年在爱琴海上的米洛斯岛被发现。她那端庄美丽的仪容,安详妩媚的神态,使多少艺术家为之折服。雕像旁一张木架上,放着一张说明书,上面画有许多艺术史专家苦思冥想的维纳斯复原图,企图恢复这位断臂女神的原形。可是,我看了半天,似乎没有一个方案令人满意。说不出什么道理,也许就像结尾残破的《红楼梦》一样,任何人的续貂恐怕都是徒劳无益的吧。

另一件展品,是在2楼陈列世界肖像画的绘画馆里的一幅油画,它与所有的油画不同,极其珍贵地用钢玻璃罩加木框严严实实罩了起来,这还不算,前面还放上“观众止步”的金属栏杆,不准观者太靠近,旁边还有一位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年轻姑娘看守着这幅画。油画不大,画高3尺,宽2尺,但是那熟悉的画面太眼熟了,这就是达·芬奇的传世之作《蒙娜丽莎》,又称《永恒的微笑》,是达·芬奇于1503年用4年时间完成的不朽之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