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清晨,我们坐地铁来到巴黎市政厅的附近,在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上,猛抬头,一幢外貌怪诞的建筑物扑入眼帘。我起初以为这是一座化工厂,因为墙体外面尽是密密麻麻的管道,涂上颜色鲜艳的油漆,大红、深蓝、浅黄、草绿,令人眼花缭乱,管道外面支撑着纵横交错的钢架,似乎厂房还未峻工。在这幢楼房旁边,隔一条不宽的步行街,有一个不大的喷水池,池中安装了许多形状怪异的机械装置,一边转动,一边自动喷水,倒也吸引着过路人的兴趣。再往前走,就转到这座“化工厂”的正面了。这是一幢地面有6层的高大建筑物,仿佛是巴黎这个有着许多古典建筑的城市生下的一个怪胎。它的正面脚手架林立,巨大的透明管道从地面一节节通过顶层,管道中自动传送带不停地运转,但传送的不是机器零件,而是上上下下的游客——原来这座建筑物的电梯也别出心裁地安装在墙外。整个建筑物的色调也是五颜六色,极不协调,使人觉得它很像一艘在海滩搁浅的轮船。

陪同我们前来参观的朋友笑道,别看它模样怪诞,这就是由法国前总统乔治·蓬皮杜倡议兴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化工厂——蓬皮杜文化中心。我的这位在巴黎工作的朋友接着说:“蓬皮杜文化中心建成于1977年,占地一公顷,由13根立柱和84根架梁构成桁架。由于设计师把玻璃筒蛇形电梯,还有各种管道,像暖气管道、电缆、上下水管道、空调管道统统安装在建筑物的外部,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在建筑史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我虽然不懂建筑,听了朋友的说明,我倒是对蓬皮杜文化中心的建筑构想产生了兴趣。现代的建筑思想很强调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因为用砖石竹木作为建筑材料的实体并不能为人所用,人们需要的恰恰是“空间”,这在哲学上就是“有”与“无”的辩证关系,把一切不相干的附属设施置于墙外,这个建筑面积10平方米的博物馆,每一层都是长160米、宽60米的大空间,使用时根据需要,可以任意隔成大小不同的空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建筑空间的利用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蓬皮杜文化中心的建筑设计是反传统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惜往往因它外表怪诞而忽略了它内在的实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传播文化、科学、艺术的场所,蓬皮杜文化中心最能体现出巴黎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氛。因为巴黎很多的博物馆、艺术宫以及昔日的皇宫御苑,像凡尔赛宫、卢浮宫和郊外的枫丹白露,门票都很昂贵,而这座号称世界最大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却是敞开大门,向所有的人免费开放。(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