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尔弗雷德大帝用游击战对付维京人

(2007-11-27 19:08:04)
标签:

旅行/见闻

分类: 英语
汇入江河
 

欧洲系列

阿尔弗雷德大帝用游击战对付维京人

 

 

宋宜昌

 

    如果你学过名气极大的《新概念英语》(亚历山大编著)第四册,或许会记住一篇课文,就是该书第十一课,不列颠的间谍(Spies in Britain)。这里讲到了英伦岛上的民族英雄阿尔弗雷德怎样同丹麦入侵者作战的事迹。这里的丹麦入侵者,实际上就是北欧海盗,即维京人。

    为了大家方便,我这里把这篇课文的某版汉语翻译附在下面,然后对作战双方进行一下分析。

 

阿尔弗雷德大帝用游击战对付维京人

 

    阿尔弗雷德大帝曾亲自冒充间谍,他假扮一个吟游诗人到丹麦的军营去,当时浪迹天涯的吟游诗人是到处受欢迎的。他们不是作战人员,而他们的竖琴就是通行证。阿尔弗雷德在年轻时就学会了许多歌谣,而且能用杂技和简单的魔术来变换自己的节目。

    当阿尔弗雷德为数不多的军队慢慢开始在阿森尔尼集结的时候,国王就亲自打入丹麦入侵者司令官格斯罗姆的营地。丹麦军队驻扎在戚本汉姆过冬,阿尔弗雷德就到那个地方去。他马上觉察到敌方纪律松弛,这些丹麦人具有征服者的自信,而且他们的安全防卫措施也是马虎的。他们靠对附近地区的掠夺所得过着舒适的生活,他们不但就地搜刮食物和酒,也掠夺妇女,淫逸的生活使他们软弱不振。

    阿尔弗雷德在敌营呆了一个星期后,才回到了阿森尼尔。他调集的军队与丹麦人相比是少得可怜的。但阿尔弗雷德断言,丹麦人已经受不了一场持久的战争了:他们的给养出于无组织的情况下,只靠临时劫掠来维持。

    因此,面对丹麦军队的进攻,阿尔弗雷德避免正面硬拼,而是骚扰敌军。他是一直在运动中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他的巡逻队阻抑了入侵部队,饥饿威胁着丹麦军队。接着阿尔弗雷德开展了一连串的小规模战斗——不到一个月,丹麦军就投降了。这一事件理所当然的堪称是皇室间谍活动的独一无二的史诗。

 

阿尔弗雷德大帝用游击战对付维京人

 

    这篇英国皇家间谍史上轶事向我们披露了中世纪英国的几个重要特征。

    ○无论是维京人(即文中的丹麦军队)还是阿尔弗雷德大帝(这个大帝——公元849年~899年在位,可是虚有其名,不过是一个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领),作战双方都缺少文字文化。大帝使用个人技巧,身边并无谋士或谋臣(因为如果有,也只能是教士)。当时英国仅有的知识分子——传教士似乎在此反侵略战争中处于中立地位。这与我在前博中关于教皇教士与民族国家精英治国的论述是一致的。

    ○丹麦人掠夺妇女,并非只是为了满足性欲,而是想留驻英伦,正因为想边生活边作战,导致了军纪松弛。

    ○最重要的一点,作战获胜利并非大帝本人假扮杂技演员亲自当间谍所致(中国战国时期的赵国赵武灵王也曾亲扮间谍入不测之强秦,见我的前博),而是大帝采用了游击战法,这才是全文的关键。

    ○游击战的论述我已经在前博《伊拉克的游击战争》中提过。英国的抵抗力量本能地(而不是向谁学习)采用游击战法,说明游击战法是以弱抗强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和动物界的本能之一。

    ○丹麦人的影响并非是留下了一些混血后裔,丹麦的北欧航海词汇,尚武精神,海洋传统,均影响了英国。其实,他们的影响比文字能表达的大得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