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识产权非保护不可(下)

(2007-07-18 19:48:09)
(在一次国际知识产权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知识产权非保护不可(下)

 

杨林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副主任

 

    三、中国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1、对技术创新的基本认识:○创新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为了便于讨论问题,我们集中与“技术创新”; ○根据国际上“技术创新”的通行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对“技术创新”有一个官方的说法:技术创新。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有关技术创新的定义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技术创新是从发明创造到实现利润的全过程。它可在不同阶段实施、构思、实验室研究、小试、中试、成熟技术等、市场销售、实现利润。技术创新链条越长风险越大、利润越高,发展中国家企业多以从后端直接引入成熟技术实现技术创新。企业的经济、技术、人才实力决定了自身的技术创新模式。中国一般制造业企业年销售额超过一亿圆人民币以上才有能力从事研究开发、发明创新活动。企业应根据自身实力选择技术创新模式,发展中国家企业一般从外部获取处于技术创新末端的知识产权许可具有现实意义。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

    2、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策略:第一阶段,引进成熟的生产技术并得到技术权利人的许可或转让(包括专利、技术秘密、软件著作权等),开始注册商标有些企业还引进商标许可。利用被许可技术进行生产,利用被许可商标开展销售。案例:健力宝公司运动饮料配方专利许可、东莞某服装公司ADDIDAS商标许可。此种方式可快速、方便地获得实用技术及其权利,经营周期短,回收快,风险底、利润底。技术、知识产权方面主动性很差,有些技术不可能通过被许可而获得,发展缺乏后劲。中国许多企业已经走到这一阶段的尽头,开始向下一阶段转移。

    第二阶段,开始局部改进已引进技术,产生少部分专利、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降低了引进技术和知识产权许可的成本。开始树立品牌,加强商标宣传,甚至获得驰名商标权。案例:中集(集装箱)集团、大唐微电子公司。这一阶段企业规模扩大,经营管理复杂化。技术研究开发成本上升,风险增大,开始获得知识产权独占地位带来的超额利润。处于十分关键的时期。中国少数企业进入了这一阶段。

     第三阶段,进行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并取得专利、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树立自己的商标和品牌。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案例:清华紫光集装箱透视仪。这一阶段的企业处于领先地位,是众多企业的竞争对象。要持续投入技术创新与品牌开发。向他人许可知识产权、输出技术、管理有可能发生。领先地位的保持是一件艰难的任务。中国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进入这一阶段。

     3、几点结论:○技术创新的水平和知识产权的阶段性策略没有好坏之分;○只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模式与策略,能促进发展就是好的;○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策略是利用后发效益,投入更多的辛勤和智慧,才可能赶上发达国家和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

    四、中国政府重视保护知识产权

    1、政府的作用:○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和公正有效的法制体系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民事主体力量弱小,社会经济、技术基础薄弱,政府往往应发挥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当面也是如此。

    2、在技术创新方面:○从企业外部支持其技术创新能力之不足;○组织大学、科研单位研究开发企业、行业需要的共性技术,许可给企业使用;○政府安排的科技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除事先另有约定之外,归实际发明单位所有;○政府要组织协调好大学、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及利益关系。

    3、知识产权方面:○首先要做好专利申请受理、审查、授权,商标注册申请受理、审查、授权等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还应开展一下工作:知识产权的教育培训;各种知识产权的信息服务;培育专利、商标代理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

    4、对政府行政权的限制: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应更为积极地发挥作用,但不要干涉企业的机构的法定的权利和利益,政府的介入要受到限制。政府行为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大学、科研单位等民事权利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竞争力。这里存在矛盾,但能够找到平衡点(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