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入江河
法兰西系列
由埃菲尔铁塔想到全球化浪潮
金涛
(下)
全球化首当其冲,当然是经济全球化,它如汹涌的浪潮冲破了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打破了自给自足或区域封闭的传统生产方式,把相距遥远的世界各地,以贸易和投资的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按照一个游戏规则动作,形成了统一的全球市场体系。欧佩克集团的风吹草动,可能会影响北京出租司机的饭碗,纽约股市的潮涨潮落,往往会激起东南亚的风源变幻。种种迹象说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间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商品和资金跨越国界的流动日趋活跃,分工的链条越拉越长。无视这个严酷的现实,不仅是幼稚的,也是危险的。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的角度看,在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进程中,科学技术始终扮演着十分活跃的角色。古代骑兵的一个看似普通的马镫的发明,彻底改变了战争的格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在13世纪前后传入西方,曾经改写了欧洲许多国家的历史。这些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生动地表明,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协和广场
提起发生在18世纪至19世纪的欧洲产业革命,不能不提到蒸汽的巨大贡献。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动力革命,机器代替人力,大规模的工厂生产代替个体手工生产的作坊,推动了纺织、机器制造、钢铁冶金和交通运输的历史性变革。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轮船出现,大大缩小了空间距离,加快了自有贸易的速度,这恰恰是当时形成世界市场必须的条件。与此同时,电话的发明,第一条横贯大西洋的海底电缆的铺设,以及无线电报的发明应用,在促进这一过程中的重大作用不可低估。没有便捷的通讯手段,要进行资本和期货交易,实现货币和资金的快速流通,是根本不可想像的。
今天,人类面临的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是在科技全球化日益发挥主宰历史作用的背景下发生的。以蒸汽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和以电动机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许多重大科技发明还仅限于以及其代替人的脑力劳动;自20世纪中叶爆发的近代史上第三次技术革命,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电子技术,却是以机器代替人的脑力劳动,进而部分模拟人的智力行为,它的出现改变了现代社会的运作材料的开发,带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推动航空航天技术、遗传工程、自动化技术和新能源、新管道运输等,打破了空间和地域的阻碍;电脑、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构成的网络世界,实现了真正意义的信息共享,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当陕北山区的农民在网上出售收获的苹果;当北京和柏林的外科医生为几千里之外的患者会诊,或者操纵机器人为患者做手术;当上海的特级教师为西藏大山的孩子实施远程教育时,从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不难看到科学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生产方式和传统的生活方式。正是由于科技全球化提供的强大的技术支撑,经济全球化才有了实现的可能。所以,有人将科学技术喻为全球化浪潮的弄潮儿,也有的说它是催生经济全球化的接生婆,是有一定道理的。

巴黎圣母院雕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新兴产业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这主要归功于高新技术的整体实力,也得益于社会的广泛需求。如航空航天技术,过去主要强调政治上的实力较量,这无疑是冷战时代的必然,但今天的载人宇宙飞船和空间站的发射,将为太空农业、医药工业、遗传工业、新材料新能源的研制开发,甚至太空旅行等带来商机,这无疑是相当诱人的。由此可见,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对于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绝非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国之安危的大事。
今天,不论是政治家、企业家、金融巨头,还是山东寿光种大蒜的农民、巴西咖啡种植园的雇工,或者新西兰牧场剪羊毛的牧人,尽管他们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完全不同,可是谁都无法回避全球化不可阻挡的势头。这,多少也说明:全球化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重要的是如何从容应对,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及趋利避害,未雨绸缪,这大概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