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微博纳入成绩考核合乎潮流

标签:
微博南方人物周刊雪山无尘张乐臣校园 |
分类: 呓★锐评 |
文/张乐臣
今日推荐博文:纪实摄影:爸妈劳碌的一天
去年,高线雷人校规频频出现,今年似乎又有“雷人”校规出现:先是“感恩与奖学金评定挂钩”,紧接着是“将微博纳入成绩考核”,这些校规一出,即引来众人围观,其实,让这些如此的校规多“雷”一会儿未尝不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一代群体。
新学期伊始,中国人民大学数字媒体专业大三的学生迎来一项新作业———写微博,而他们对各自微博的经营情况将被纳入期末课程考核中,占成绩的30%。给他们布置这项作业的是彭兰老师。在她看来,微博已成为当今最为重要的传播工具之一,作为数字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会熟练应用新媒体。
李开复在《微博:改变一切》中说:“在微博时代,如果你有100个粉丝,就相当于办了一份时尚小报,可以在朋友圈子里享受被尊重、被阅读的乐趣;如果有1000个粉丝,相当于一份海报;如果有1万个粉丝,相当于创办了一家杂志;如果你有10万个粉丝,相当于创办了一份地方性报纸;当粉丝数增加到100万,你的声音会像全国性报纸上的头条新闻那样有影响力;如果有1000万个粉丝,你就像电视播音员一样,可以很容易地让全国人民听到自己的声音。”
的确如此。犹记得《南方人物周刊》将2010年度人物授予微博客——不只是因为短短的140字信息搅动了互联网,而且它的到来,使得人人都是新闻源,都能够在这里发布自己的心声。
“微时代,小即大”。宜黄强拆、3Q大战、金庸“被逝世”等都是从微博开始上演。掀起一股强大的寒潮,使真相大白天下。作为一名新闻学院数字新闻传播专业地学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微博,不用老师去说,理应该自己去申请一个。微博,将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还记得《青年时报》章丰社长在给我们的讲座中说,微博刚出来的时候,他要求报社的记者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微博,起初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现在,很多人都佩服章社的英明之举,报社的很多新闻源,即是通过微博发现的。
大学生开微博,或许没有明星那么多的粉丝和人气,或许在乎学校的考核是否公平。换言之,明星、名人都开微博了,至于微博不是“害群之马”,每每一项决策出来,势必遭到很多人不解,就像当初章社那样,得到众人质疑。时间会说明一切,有用没用开了以后,自然见分晓,且这个效果不是急功近利求来的。
学校的做法,可以说与时俱进,在这样一个“全民微博时代”,何妨赶潮流!
微博,就像我们孕育的新生命,需要时时刻刻来哺育它,你可以在微博上晒晒自己的日志、晒晒自己的靓照、晒晒自己的身边事儿,你也可以分享别人的佳作,何乐而不为。
微博,需要一个干净的心灵去守护,为了某种见不得人的目的去喂养,只能让它变质,慢慢湮灭。
微博——“自从有了你,生命里都是奇迹,多少痛苦,多少欢笑,交织成一片璀璨的记忆”。数字时代,让微博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