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广东精子库广州日报纪实摄影雪山无尘张乐臣校园 |
分类: 呓★锐评 |
文/张乐臣
今日推荐博文:纪实摄影:爸妈劳碌的一天
其实,今天的新闻实在太多,可以用第三个词语来形容:惊人、憾人、雷人。《大学男生热衷捐精已将今年名额用完》,初次看到这个标题据,我着实一惊,大学生有如此的举动,让人惊讶,更让人不解。
据《广州日报》报道:目前广东精子库捐献者九成五以上是大学生。伴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补贴大幅度提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捐精活动这两年在校园内悄然“走红”,甚至出现男生集中的高校去年已将今年配额用完的火爆场景。
而捐精者的待遇也是颇为丰厚的。“合格者供精的次数一般为十次左右,每次300元,意味着约为3000元的补贴,堪比一学年的奖学金。参与捐赠活动的理由因人而异,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项社会公益活动,也有人为了买新手机和新电脑看上了这份‘兼职’”。
同时,捐献者也可以进行免费体检,包括生殖功能、遗传病学检测、染色体分析和传染病等等,比婚检详细得多,还能为捐赠者提供很多好的生殖建议。
应该说,这是一份不错的“兼职”,可以说这是一份美差。丰厚的补贴是大部分学生捐精的主要目的,没有捐助者,或许会在心里暗暗抱怨,怎么没有来我们学校呀?
我个人对这个做法还是持有支持态度,毕竟是一项造福子孙的事情,那么,在大学生捐精的背后,又有什么值得思考的事情?
首先,我想到的是国家公职人员,他们的智商应该不比大学生低多少,为何他们没有成为捐精的主力军,因为他们压根不在乎那几个钱?还是因为他们觉得没必要、没所谓?
我觉得两者都有,现在有一类群体,每每责骂大学生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这次捐精事件表明了什么?如果神马都不是,如果神马都是浮云,我们干什么去捐精?某类群体是应该改变对大学生的看法了。
与此同时,这类群体为何没有去捐献精子,是因为他们举得自己已经有所作为,对公益事业心存侥幸,是这样吗?
我们不去解开这些谜团,单从这一点,就看出,大学生不是不可造就的人。我们需要的是理解,需要的是心与心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