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试惰性心理奈若何

标签:
武汉晚报浙江工业大学雪山无尘张乐臣校园 |
分类: 呓★锐评 |
文/张乐臣
今日推荐博文:留守儿童,我想带你去看外边的世界
以前考试老师“划重点”,学生照着重点复习,基本能应付考试。而现在很多高校禁止老师“划重点”,不少平时不用功的学生开始犯愁了。近日,随着大学期末考试的开始,不少学生们开始在网上抱怨“狠心的老师”。
(12月28日
如今的大学考试,流行划重点,给考题。如今的大学考试,流行“过了”、“挂了”。如今的大学论文,流行百度、谷歌。
当老师不再划重点了,当“挂了”,当论文要求绝对原创,绝对规范时,很多人犯愁了,不知道该怎么做了。老是不划重点,只能望书兴叹,看着厚厚的一本书,哪哪都像重点,都有可能考到。可是时间不等人,过几天就要考试,很多人不得不哀声叹气,怨天尤人。昨天还接到一个学妹的电话,问我《中国近代史》的论文怎么写,老师要求按照论文的格式写作,还要注明引用出处,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求论文不能有超过15%的雷同。
种种迹象表明,现如今的一些大学生,已经被免费的山芋搞混了头脑,突然之间的变动,就找不到北了。无疑,惰性心理占了主导地位。自己不主动去学习,反而存着侥幸心理,等着考试的时候,临时抱佛脚,看看老师划的重点,或者借同学的笔记,临阵磨枪,考场上随机应变。如此一来,“过了”只能靠运气,倒不如那些脚踏实地的同学成竹在胸。
我们不能被动行事,等到火烧眉毛的时候在备战,那样始终成不了大器。大学期间,不求自己在学业上有多少建树,能够学到多少技能知识。即使拿到一纸文凭,步入社会又能怎样?现在的企业招聘,都要求有一定的知识背景,纸上谈兵并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许有些课没有必要去听,这并不代表这些课没有用处,多学一点知识总归是好的。总想着去应付,而不是去真正掌握它,于父母、于社会怎能说得过去,又怎么能对得起在这些课上所花的费用。
天道酬勤,老祖宗的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把惰性丢弃一边,主动出击,未必是件坏事。
■欢迎加入无尘QQ好友群:12489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