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0月28日,网友“慈冰CAIJING”称经多方核实,万科董事长王石婚变属实,其与前妻的离婚手续已办妥,新欢为80后女星田朴珺,曾在《甄嬛传》中饰敦亲王福晋,也是地产人士。随后,博友@谷儒李晨 发布了一张王石与田姓年轻女子亲密同乘飞机的照片,印证此事;一份以王石名义发出的回应称,感情是个人的事,企业家需要保护。(10月29日中国经济网)
在新闻“有限”的当下,这条内裹着“地产大亨、80后明星、婚变”等热门词汇的消息,迅速实现了财经与娱乐、正统与八卦的跨界,在舆论江湖投注了一颗大大的“石”,引发了全方面、多角度、跨区域的解读与热议。王石希望大家别过头去,视而不见,显然没有可能,“围观看热闹”是群民的天性。而综览这些热议,有褒有贬、有庄有谐,倒也生动地折现了当下社会很多渐变与未变的价值观念。
不得不承认,中国社会真的变得价值多元化了,也增添了很多开放、包容的气象。曾几何时,两口子婚姻问题,是可以附带着“作风”的标签,唾沫星子淹死人的,按照这种逻辑,离开结发老妻取个跟女儿同龄的,多半会被扣上“现代陈世美”的帽子,口诛笔伐一番。现如今,大家讨论王石的婚变,少了很多群情激奋,多了不少冷静与淡定:有说这是一个男人的选择而已;有说离婚是人类永远无法逃避的矛盾;有说“王石不是柳下惠,婚姻没有对不对”……王石的声明和万科公司都强调这是“个人私事”,实际上舆论已经掂得很清了,好像没有谁将其上升为“公事”,甚至万科的股票从开盘的8.19到收盘时的8.22,表现的相当“平静”。至于大家围着可能的“老夫少妻”,说说长江商学院的企业家与美女一同学习“重组”课程,说说结发夫妻到底能够走多远那些事儿,更多源自人性的本能,作为公众人物发生婚变,你阻挡不了别人围绕它边缘话题做讨论,就像当年大家对克林顿先生的“花哨”津津乐道一样。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这个社会仍有一些恒定不变的价值观。大家包容看待,以花边新闻视之,并不意味着对于这种现象高度认同,家庭、婚姻的严肃态度,仍是主流。王石在回应声明里首先就说,“家庭是社会基石,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维护、保护他的义务,我没有背叛家庭”,显然王石自己也清楚,传闻之事虽难言有耻,却也并不是什么“光荣”,尤其不希望对社会形成糟糕的示范影响——这种态度是对的。很多网站也在讨论,中国很多企业家夫妻间为什么“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出现了很多类似“现象”,病灶究竟何在;有知名分析师也认为,不管怎样对企业的公信力一定是减分的,对于个人形象也会有些损伤的……还好,我们还不至于在财富、美女、“老夫少妻”等噱头话题中失去理性,我们不再贴道德标签扣作风帽子,却也不至于一下子走到反面,失去对家庭、婚姻“责任感”的关注。
综览有关王石婚变的话题,我们应该可以欣慰的是,一个健康健全的舆论生态,依稀可见身影——传闻一个61岁的企业家离婚了,取了个80后漂亮明星,我们不再习惯于乱派发帽子乱戳脊梁骨,知道夫妻之事别人的评价权要谨慎克制;我们也不至于对如此婚变公然膜拜,尚不至于以为离开发妻取个明星是奋斗与成功的“标志”。包容的社会,王石应该感谢;主流的社会,王石应该敬畏。
对于一个有社会知名度的企业家,王石不要用“个人隐私”完全把自己的脑袋遮掩起来:既然享受了社会的包容,也应该对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尤其对青年一代的心理影响,有充分的规避与引导,用事实表现自己“没有背叛家庭与婚姻”,努力表现情感在金钱与欲望之上的存在,避免“男人有钱就变坏”论调的肆意蔓延,捍卫这个社会“家庭与婚姻的严肃主题”——一个发展转型的时代,名人婚变的现象难以避免的,即便其中包裹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欲望,也要努力阻遏其成为“公德”,作为被田朴珺称为“男人中的男人”的人,王石先生这点担当还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