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动车事故纪念币注定不能只有“一个面”

(2011-10-21 15:53:50)
标签:

杂谈

10月19日,有网友曝出温州鹿城区制作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纪念币,并将相关图片发布在网络上,众多网友对此提出质疑。20日凌晨,温州鹿城区政府书面就纪念币一事做出说明:承认发行动车事故纪念币,但并非网上所传的银币,仅是一枚价格30余元的普通纪念章,此举是对来自一线参与救援和善后处置的村干部、村民、新温州人、志愿者等进行的精神鼓励。(10月20日中国网络电视台)

 

“亲人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别人痛苦的事你还发纪念币,不顾别人的感受”、“这是一次胜利吗”……面对网民近乎一边倒的谴责甚至谩骂,温州鹿城区的官员们或许会感到委屈:此举真的这么不堪吗?在一个“老人跌倒要不要扶”“18路人到底怎么了”被拿出来大加讨论的时代,那些主动、踊跃参与救援的村民、志愿者们,不正是我们非常需要的吗?向这些平民英雄表达一下敬意、褒扬,有什么错吗?难道置若罔闻、置之不理才对?

 

孤立来看,褒扬事故救援参与者,肯定是没有错的,有参与现场救援的志愿者就称,拿到写有“参加‘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纪念”字样的纪念牌,“是一种莫大的精神鼓舞”。现在之所以被质疑有错,是因为就像一枚硬币是由两个面构成的一样,只呈现好的这一面,大家却总是不能清楚地看到另一面,难免要质疑你是不是“假币”?

 

扬善与惩恶是密不可分的。民众在看待纪念币的时候,不可能不把它与整个事件全面地联系起来,与事故的真相、处理过程等联系起来。在现场救援和善后工作被很多人质疑、事故调查报告迟迟没有公布的时候,大家很难对单方面的“褒扬善者”高度认同,甚至会敏感地觉得这种举动是不是要掩盖什么,对错误的惩罚与反思会不了了之。纪念币上有三只手紧紧握住一起的图案,意思本来表现众人之力,结果被人解读为“是不是攻守同盟的标志”,这足以说明,事故本身的纠结仍然存在,民众的心灵仍未完全抚慰。

 

对“纪念币”的舆论谴责中,我们不难读到民意的殷殷期待:期待看到一个建立在真相清楚、问责严肃基础上的总结;期待看到遇难者被足够慰藉基础上的纪念。期待越深,顾虑越多,大家越发害怕,“坏事当成好事办”,对于善者的褒扬,会遮掩这一切;表彰先进,会成为事故“纪念币”的全部;痛定思痛的反思,就此没了下文;“动车事故”这枚历史硬币,呈现的永远只有这“褒扬”的一面。

 

锻造一个全面真实的“动车事故纪念币”,诚然不是一个“温州鹿城区”政府所能全部承担之事,作为事故发生地,他们更多将自己理解为“配合救援”的角色,有志愿者踊跃参与救援,就是他们的欣慰,足可以开个表彰大会。但政府部门的任何举动,都是在对已经发生的历史做出自己的解释,我们不可能像掰大蒜一样,把“敏感”的或者不喜欢面对的那一瓣掰开扔掉,假装它根本不存在,只对光鲜的一瓣微笑着把玩。勇敢地面对真相、有所反思,“给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褒扬事故救援者的“纪念币”才可能拂去蒙尘,闪闪发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