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X安全性:“管理成问题”下如何“距离不成问题”

(2011-09-16 09:16:13)
标签:

杂谈

大连福佳大化有限公司码头防波堤发生局部坍塌,出现化工产品泄漏危险,引起社会对PX项目的关注。PX要离市区多远?危险性到底如何?生产过程会产生什么有害物质?如何防范意外?记者采访了石化、纺织行业等有关专家做出回应:针对网上国际组织规定PX项目至少应该离城市100公里才安全的传言,专家说,完全是子虚乌有;专家说,PX是易燃低毒类危险化学品,与汽油属于同一等级;专家说,产生的有害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对空气质量影响很小;专家说,只要严格管理,讲究科学,才能防范风险。(9月15日《人民日报》)

 

总而言之,这些专家之言彻底颠覆了此前民众对于PX项目危险性的焦虑,努力试图将一个如洪水猛兽一般的PX头像,回归到温顺平和的一般等级化学品。首先要肯定这种信息的重要性——厦门、大连PX事件之后,PX项目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民众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对其危险性确实容易出现过度理解,甚至如专家所说的妖魔化理解,一味地希望它越远越好,不做最好,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现实之下,也很不现实。在这个时候,专业人士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回应大家焦虑的问题,有助于帮助大家摆脱过度忧虑的心境,回到理性的轨道上来。

 

但此时专家们的表态,是对焦虑民意的一种中和,还是为相关利益方试图做说客,则不得不警惕。或许不得不承认,至少应该离城市100公里才安全等说法确实没有根据,专家为此举例说,日本横滨的PX装置与居民区仅一路之隔,韩国釜山的PX装置距市中心4公里,新加坡的裕廊石化区PX装置距市区约10公里……比较而言,大连PX项目选址距大连市区21公里,距离小孤山居住区7.5公里,似乎完全符合国际惯例。但不能被偷换掉的概念是——对PX项目安全性的理解,不仅仅是一个距离问题,更是一个管理问题。

 

项目的选址规划,是不是经过公开的论证;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是不是有可靠的保证;出现事故的时候,是不是有有效应急救援体系……如果这些都没有保障,专家单是强调国际组织没有规定与城市距离,强调有的国家项目与居民区只一路之隔,能有说服力吗?遗憾的是,从大连PX项目悄悄地进村,当地人都不知道,到出现危机之后迟缓不当的应付措施,种种迹象表明,我们这里的项目管理水平很有问题,让人难以信任,据报道类似化工品的生产信息,在国外是一定会告知民众,满足大家知情权的,而在中国常常可以隐瞒下来,偷偷的生产。这样的背景下,大家唯一的愿望,也只能是宁可信其害不可信其无害”“这样的项目滚得越远远好,所谓100公里之外,也只是迎合了这样的心理罢了。

 

换句话说,PX项目的安全命题存在两个翅膀:距离只是其中一翼,管理水平则是另一翼。在管理水平很成问题的背景下,岂能距离不是问题?怎样才能更安全,专家开出的菜单包括很多项——从源头上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在生产、储运和使用环节严格管理;建立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注意平时的应急演练……这有很多的功课要,只有一同补齐,民众对于距离的防范心弦才不会绷得太紧,才会真正理解无需恐惧

 

忽略这样的客观实际,单方面强调距离不是问题,很难让民众跟上专家的思维,达成和解与共识。尽管专家有办法用数据证明100公里之距是子虚乌有的传言,却无法用数据彻底驱散深深植根于老百姓心头的情绪忧患;专家可以用事实证明PX类化工品市场很需要,却无法用事实让民众心平气和地接纳它建设于自己的家门口。总之,距离逻辑无法替代的管理逻辑,大家不要各说各话,鸡同鸭讲,而应该秉持足够的善意,向一个安全使用、可以信赖的共识点做出现实的努力。PX的安全验证,需要管理升级,也需要时间考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