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诚恳回应具体质疑,方能免于持续失信

(2010-07-05 18:51:21)
标签:

杂谈

 

半个多月来,陕西咸阳122件于右任作品不知去向事件引发国人持续关注。个案之外,大家更希望从中窥见出普遍性意义,研判捐赠文物是否有着类似的堪忧命运,从而在制度漏洞与管理短板上做些亡羊补牢的文章。遗憾的是,地方权力部门在这个文物失踪门问题上的处理并不高明,因为对民间具体化的质疑不能做出诚恳回应,诸多表现有违常规,使得非但不能说服百姓缓解信任危机,反倒有可能让信任危机持续发酵愈演愈烈。我们似乎有必要提醒当地:不要将于右任作品失踪演变成另一个版本的华南虎事件

 

7月3日官方首次正式回应,联合调查组公布初步调查结果,表示已查实112件另有6至9件仍在调查。但这样一个延迟了一小时、只召开了10分钟的情况通报会,并没能有效回应民间猜疑,而是留下了相当多的信息漏洞:作品数量总数无法和122相符、捐出一个月后缩水4件缺乏交代、向三原博物馆移交作品数量存在出入……尤其是将最希望得到信息的捐赠人请离出场,公安部门人士没有开口表态并展示证据,对于媒体提问的作品真伪及件数不一等问题一概不回复,这些做派更是引发舆论不满。

 

值得警惕的是,很多质疑已经从文物失踪转移到调查本身。比如既是咸阳市政协副主席、又是联合调查组组长的李文化表示不存在私分问题后,就有媒体对于多年个人保管不算私分提出质疑,认为这是在侮辱公众智商,甚至进而对政协官员担任调查组组长的主体身份表达疑虑。而在调查组召开了疑云重重的情况通报会之后,因为大家无法判断这种状况是调查不出清晰结果的一种闪躲,纯属技术问题,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不得不以如此低水准的漏洞来遮掩什么,所以很多猜疑开始有些诛心之途——自己调查自己的调查组缺乏合法性,自然底气不足,加之利益纠葛太多,还能指望有多少诚恳回应?种种猜疑倒也不足为奇,当真相不能被说清之时,大家的虚构能力自然要持续强大。

 

和很多信任危机事件一样,本次事件又展现出各说各话的迹象:官方强调已取得调查进展,坊间则认为这本就属于你分内职责,要害是仍存分歧的疑点”——为什么数字是对不上的?为什么很多信息是说不清的?为什么捐赠人是要被请离出场的……如果不从一个个具体的质疑开始解答,公众疑惑可能就无法得到澄清,就很难买你这宏观调查结果的所谓权威的账。如果说当初爆出捐赠的文物丢失对公众是第一次伤害的话,那么迟迟没有真相、散落的珍贵文物迟迟不能归位,就会造成第二次伤害,让公权失信在新的平台上继续蔓延。

 

有观点认为,事情都过去二三十年了,当事人也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再被调查来调查去未免有些悲哀,绝大部分能追回来就行了,何必件件计较没完没了?就个体而言,这种情绪可以理解;但作为已经延伸到公共领域的公共事件,任何试图模糊处理的念头都是错误的,或许,舆论也无法容忍稀里糊涂、疑云重重的不了了之——做了错事之后可以自我调查、自我解释、自我原谅,天底下怎么能允许有这么舒服的公权力?唯有真相,才能洞察文物捐赠、接收认定、文物保管等方面的制度漏洞;也唯有真相,才能告慰那位生不能归故土,死后连作品都不得安生的于右任老先生的灵魂。

 

追问不是无聊的围观,这里包含着让人神伤的重要命题——正如有论者所问:假如再给卓登先生一个机会,他还会不会像二十多年前那样,将122件于右任书法作品慨然捐赠给咸阳市政协?答案多半是不会。同样,假若这类充满迷雾疑云之事不早早释解,还会涵养出这个社会积极健康的捐赠热情吗?答案也不言自明。今时今日的人心与热情,就是在诸如此类的权力傲慢与不当运转中被搞坏的。或许,当大家 穷追猛打不肯停下质疑的时候,他们是在期待一种能够说服他们的声音。对于公权部门来说,事已至此没有什么可顾忌与忧虑的,只有诚恳地站在真相一边,才能从真相当中获得说服力、获得信用的权威,舍此而无他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