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底能不能改动孩子的画?

(2011-07-29 08:48:38)
标签:

苏清华美育

孩子艺术

改动孩子的画

分类: 论点

    经常有家长打电话问这样一些问题:孩子的画老师改动过吗?画到底是不是孩子自己画的呢?有没有给孩子帮忙?也有老师这样问:我到底能不能给孩子改画呢?苏老师把自己跟踪孩子并做记录的情况和大家分享一部分----------

到底能不能改动孩子的画?

《消防车来了!》   果仁  4岁

当孩子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时,他完全以绘画来表达自己,

不会去关注到画面的主次关系、大小比例、前后关系等,

也不会注意到画面是不是有美感,

此时其实是孩子表达的最佳状态。

无论孩子的画面多么需要以艺术的角度去修改,

都不应该在画的过程中“改动”。

即使用语言给孩子建议也是一种打断思维的做法。

可以在画完后给他建议以便将来再画时把控画面美感。

 

到底能不能改动孩子的画?

《水里的小房子》,水粉,托马斯 4岁

按照普遍思维,水应该是蓝色的,但托马斯只是画了房子的蓝色轮廓,

老师问托马斯,水怎么是粉色的?

托马斯说:我觉得粉色的水漂亮!

此时,我们应该尊重托马斯的“思想”,

如果一定把水改成蓝色的,就是改变了托马斯的“思想”。

即使用语言建议也是一种“修改”。

 

到底能不能改动孩子的画?
《变身泥浆人》 墩墩 4岁

墩墩做完作品后,这个泥浆人没有头发没有手没有脚,

老师并不是提起笔给孩子的画加上头发和手脚,

而是说“泥浆人怎么没有头发没有手脚啊?

墩墩看看画说:脚在泥里面,不想画头发,但是要画上手!

墩墩不知道把手画在哪里,老师活动了一下自己的手脚,

墩墩马上添画了手。

其实这是一种修改,但是老师只是用语言和动作给孩子建议。

并没有动孩子的画。

 

    总结以上的情况,大田和清华认为:“改”和“动”是不一样的,改就是改变,修改,艺术创作就是为了表达孩子的思想,改变了画面,就改变了孩子的思想,变成了教师的思想,因此改变是不可以的。修改就是在作者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完善美化,但我们认为,修改也应该是孩子认识到该修改时才自愿修改,而不应该是教师动手修改。苏清华美育课程中都是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创作,孩子的感觉和大人是不一样的,大人修改过的作品显得很油滑,失去了孩子稚拙的笔触感觉。

    至于能不能“动”孩子的画,那是另一种情况,需要教师有极高的素质和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去“动”而且要“动”的有效--------

 

到底能不能改动孩子的画?

                            《企鹅一家在帐篷里》  多多   4岁

这幅画真传神,企鹅妈妈在帐篷里休息,企鹅爸爸出去散步,小企鹅也跟着妈妈散步。

多多画画速度比较快,他常常几笔就把画好的形象覆盖掉,

小企鹅做好后,多多一笔下去,就把躺着的那只企鹅的嘴巴给盖掉了!

老师赶紧拿起画笔,蘸上多多调好的颜色,

小心地沿着小企鹅的外面画了两笔,

告诉多多要小心地沿着企鹅外面画。

多多接下来自己完成了这幅画。

 

老师动了多多的画,但只是为了告诉多多正确的用笔方法,

并没改变多多的思想,也告诉了多多如何用笔。

 

到底能不能改动孩子的画?

《彩色的草地》舒勤  4岁

舒勤不知道怎样画熊猫,老师给她看了图片,

问她:熊猫的头是什么形状的?

舒勤说是圆形,并很快画了圆形,

但是她剪刀用的不太好,尽管努力了,还是剪不圆!

舒勤是追求完美的孩子,剪不圆使她很懊恼,几乎要哭出来了!

于是老师拿过舒勤画的熊猫头,

边剪变转动手,告诉舒勤左手也要转动,才能够剪圆。

舒勤后来剪了身体和腿,

虽然整个熊猫是拼起来的,但舒勤很满意。

 

老师动了舒勤的画,但只是告诉了她科学的方法,

并使她顺畅地进行完了后面的工作。

 

到底能不能改动孩子的画?
《小兔乖乖》  真真   4岁
真真很顺利地剪完了兔子的轮廓,

但不知道怎样给兔子做内部的装饰,

老师拿过真真剪的兔子,

折了一下,慢慢地左一下,右一下,交叉后剪下一小片纸,

真真顿时明白了,

后面的工作都是真真自己做完的。

 

老师动了真真的作品,

是为了让真真明白技法,

这是教学的一部分。


到底能不能改动孩子的画?
综合材料创作,天齐  4岁

这是一节用综合材料创作的课,

天奇找到他需要的材料
老师用胶帮他粘起来,天奇说粘在哪里,老师就粘在哪里。

 

担心胶对天奇有伤害,所以老师帮天奇粘起来,

老师动了天奇的作品,但只是天奇的助手,

思想和创意是天齐的。

就像很多雕塑家设计了大型雕塑,

需要工人去把图纸实现为真正立体的作品。

思想和创意都是雕塑家的,

工人只是干活的。

到底能不能改动孩子的画?
《小猫》 天天  4岁

天天起好稿子后,就开始先用黑色画眼睛了,

画完眼睛后,在眼睫毛之间画黄色非常难,而且黑色和黄色就会混在一起很脏,

于是老师告诉天天先画黄色,后画周围的颜色,等黄色晾干再画黑色的眼睫毛。

天天不理解,于是老师在天天的画上动了几笔,天天一下子就明白了。

先画了紫色,后画了小猫的胡子脚趾什么的。

 

老师动了天天的画,

是为了让天天了解作画的先后次序。


到底能不能改动孩子的画?
《天天》   圈圈   4岁

圈圈画的是他的好朋友天天,天天是混血儿,头发是棕黑色的,不完全是黑色的!

这可难住了圈圈,他先用黑色画上去,不满意,可是已经画上去了!

圈圈急得要哭,老师和圈圈一起调出满意的颜色,

老师在圈圈画的黑色上面画了一笔,就把黑色遮盖住了,

圈圈立刻高兴起来,理解了这种颜色具有遮盖性。

 

老师动了圈圈的画,

是为让圈圈看到颜料具有遮盖的特性。

 

到底能不能改动孩子的画?

《金发公主》   小樱桃    4岁
小樱桃做完作品后,

老师发现所有的纸条都没有粘牢,很容易散架,

让小樱桃自己再粘结实点,

可是颜料还没干,孩子用手一动,不但没粘结实,反倒粘手上了!

于是老师帮助小樱桃粘得结结实实。

 

老师动了小樱桃的作品,

只是做了一下后期处理,

并没有改变孩子的想法和作品本来的样子。

 

清华和大田认为:艺术教师设计课题,需要考虑到孩子的能力,尽量设计孩子力所能及的课题,课程应该是孩子完整地独立创作,如果整个过程是教师或者家长帮助完成,孩子很难真正有所收获,如果需要老师“动”孩子的作品, 这个“动”也应该是非常有效的小动,取得的效果应该是让孩子懂得某个道理、理解某种技法,学习到某点知识。总之,要动孩子的作品,不能动孩子的思想,孩子的作品永远应该是表达孩子自己的想法,而不该是家长的或老师的。

                                                 苏清华美育-孩子·艺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