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是艰于生计的那种缺钱

(2022-03-29 07:13:58)
分类: 杂文

不是艰于生计的那种缺钱

勿要炫耀你的工作,一旦倒下,有人比你干得更出色;勿要炫耀你有钱,在医院那就是一堆纸。无恙之喜,平安之愿,愿被生活温柔以待,只要不是艰于生计的那种缺钱,便是人间好光景。

健康的消费观不是金银滥用比泥沙,华丽成颓废,而是物欲不浓不烈,花钱却可随性。物在桌旁,钱在身旁,物也罢,钱也罢,为我所用即是。一辈子不缺钱之人,未必有多少存款,有的多是今日有钱今日花的无虑,如张爱玲者,“我喜欢钱,因为我从来没吃过钱的苦,只知道钱的好处,不知道钱的坏处”。提笔撰文,财帛进门,一为兴趣,二为糊口,她的不缺钱,并非仰仗祖荫的不劳而获,而是因为具有独立赚钱的能力,伍尔夫说“女人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一笔属于自己的薪金,才能真正拥有创作自由”。伏案奋笔,寒暑不废,写尽人间百态,嘉慧于后人。动机在先,而成功在后,天赐食于鸟,而不投食于巢,从来如此。

张爱玲对待钱的态度,精明且精致,其在小说《留情》里说:“越是没有钱,越怕在人前应酬得不周到,给人议论。”理直气壮地吝啬,似乎也是有钱人的特权,所以“阔了,尽管可以吝啬些,做穷亲戚,可得有一种小心翼翼的大方”。你难以忍受别人的虚荣,是因为它伤害了你的虚荣。

“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所卖掉”,鲁迅《娜拉走后怎样》里的这句话,与张爱玲的观点,异曲同工。文章还说“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正因不讳谈钱,其也没有没吃过钱的苦,获取的全是钱的好处。从19125月抵京,到193610月在沪病逝,据其日记中的25篇书账统计,24年间共计购书9600册,古碑、刻石、画像拓片6900张。仅购置图书一项,共计耗资13万多银圆。在上海大陆新村住三层楼房,一家三口雇有两名女佣,全家经常乘出租车看电影、下馆子。有好事者计算其收入:任教育部佥事期间,共收入银洋大约41000圆,月均245圆;兼教职学期间,共收入教学费国币5000圆,月均417圆;专职写作期间,共收入国币(法币)7527841分,月均697圆。

年少而狂,千金散尽,金散而人聚,料是通晓人情事理可干一番事业的才地。杜月笙当年得到过黄金荣夫人的一笔赏钱,身穷而不独吞,转身散与众兄弟及一路帮过他的人。黄金荣得知此事后惊叹,“小儿如此大志,恐十几年后,上海滩只知有他,不知有我了”,天不欺人,果不出十年,已威震上海滩,与之平起平坐。你来了,又走了,这才是江湖。这个当初在上海一年消费达300多万银元的大亨,死时只给家人留下10万美金的遗产。临终时,其拿出欠条箱,箱里装满成沓的欠条。又让人拿来火盆,“把这些欠条都烧了吧,在我死后,我不想让你们成为追债的人,将我曾经存下的交情给毁了。能拿我当朋友的人,在我落难时,自然出手相助的。不拿我当朋友的人,你们去要钱,可能会引来祸端,大恩变大仇,希望你们能明白”。欠条化为灰烬,这个与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完成了最后一项与钱有关的事,此举换来了家人的平安。

异样存在之人,必有异样之行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糜费无度,风花雪月阅尽,一掷千金,侠气几许交友。袁世凯去世时,众子女分获遗产若干,得十几万现金,外加金条、股票、房产的袁克文,继续在上海过着享乐生活。奢华则钱财竭,铁饭碗莫说捧一辈子,不过三五年工夫,挥霍几空。为生存计,只好为报社撰文,赚取微薄稿酬,并挂单开润,鬻字沽酒。储备一二才干,是对付困境的最佳保障,风神飘萧,力入纸而气凌虚,文章可贩于市。十分才气,六分情义,三分清气,其去世时,家人仅在其笔筒里,发现二十块钱的遗产,即便葬礼,无从办理。座上三千客,落尽桃花几个来,所幸袁公子广交天下朋友,门徒众多,自发赶来的送葬队伍,较之先父不稍逊。宗祧无贤,终成糜粉,对于世家子弟,冤死鬼找替身,此生不败,后代也难逃此运,倒不如像袁克文般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生命不在长短,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胡适早年暴得大名,一生身处社会上层,算是富贵之人,收入自然颇丰。晚年经虽济拮据,也远非“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那种。1917年其回国在北大任教授,第一个月260银元,第二个月加至280银元,为教授最高待遇,可谓春风得意。除却薪水,尚有版税与稿酬。192812月,亚东图书馆送来一张账单,详列几种书籍的版税与稿酬,版税计23066银元,稿酬计6320银元。1931年自上海回北大,任文学院院长,月薪600银元。此时著述更多,版税更丰。任驻美大使的月薪为540美元,抗战胜利后复任北大校长。一次饭点,顺便请前来拜访的学生便饭,“圆桌上一小砂锅汤菜,一小碗白饭,二个馒头”而已。这么多钱去哪了?其一生清廉大度,乐善好施,特别对教育事业更是一掷千金。资助学子“这是获利最多的一种投资”,尝言:“金钱不是生活的主要支撑物,有了良好的品格、高深的学识,便是很富有的人了。”此话可概括其对金钱的态度。

多一物有多一物的烦恼,少一物有少一物的自在。“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这三个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前面设下永恒的距离,公平地给每一个人以局限”,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照史铁生《我的梦想》里的这勺鸡汤,多一物少一物,皆命中注定,安贫处顺、泊然自得才对。然少一物的不自在更多现实,贫贱夫妻百事哀,饥寒在身,不顾廉耻,做小伏低行事,卑躬屈膝求人。再则以贫为耻,由耻生怨,怨父怨母,在对待父母的态度里,一定藏着世界对待你的法子。古人将穷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列为人生教养,不无道理。惟有仓廪足而俱珍玩,或曰仓廪足过,才不惧缺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站队
后一篇:活着便是运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