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小词典 |
那么什么样的表现才算抑郁症呢?
依据DSM-Ⅳ(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第四版)对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A、在连续两周的时间里,病人表现出下列九个症状中的五个以上。这些症状必须是病人以前没有的、或者极轻的。并且至少包括症状(1)和(2)中的一个。
(1)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心情抑郁,或者是由病人自我报告(例如,感到伤心,心理空空的),或者是通过旁人的观察(例如,暗暗流泪)
注意: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可以表现为易激惹,而不是明显的心情抑郁。
(2)在每天大部分时间,对所有或者大多数平时感兴趣的活动失去了兴趣。或者通过病人自我报告,或者通过旁人的观察。
(3)体重显著减少或增加(正常体重的5%),食欲显著降低或增加。
注意:在儿童中,考虑缺乏正常的体重增加。
(4)每天失眠或者睡眠过多。
(5)每天精神运动亢进或减少(不止是自我主观感觉到的坐立不安或者不想动,旁人都可以观察得到)。
(6)每天感到疲劳,缺乏精力。
(7)每天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或者自罪自贬(可能出现妄想)。这不仅是普通的自责,或只是对自己的抑郁感到丢脸。
(8)每天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下降,做决定时犹豫不决。(自我报告或者是旁人的观察)
(9)常常想到死(不只是惧怕死亡),或者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没有具体的计划,或者是有自杀的具体计划,甚至有自杀行为。
B、排除双向性情感障碍(躁郁症)。
C、上述症状对病人的生活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D、上述症状不是由于药物的生理作用(例如,服药,吸毒,酗酒)或者躯体疾病所引起(例如,甲状腺分泌降低)。
E、上述症状不能仅仅由丧失亲友来解释。(如果有丧失亲友的事件发生,那么上述症状必须在事件发生后的两个月后仍存在,而且伴随着显著的生活工作方面的功能缺损、病态的自罪自责,自杀观念,精神症状,或精神运动迟滞。)
(1)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心情抑郁,或者是由病人自我报告(例如,感到伤心,心理空空的),或者是通过旁人的观察(例如,暗暗流泪)
注意: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可以表现为易激惹,而不是明显的心情抑郁。
(2)在每天大部分时间,对所有或者大多数平时感兴趣的活动失去了兴趣。或者通过病人自我报告,或者通过旁人的观察。
(3)体重显著减少或增加(正常体重的5%),食欲显著降低或增加。
注意:在儿童中,考虑缺乏正常的体重增加。
(4)每天失眠或者睡眠过多。
(5)每天精神运动亢进或减少(不止是自我主观感觉到的坐立不安或者不想动,旁人都可以观察得到)。
(6)每天感到疲劳,缺乏精力。
(7)每天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或者自罪自贬(可能出现妄想)。这不仅是普通的自责,或只是对自己的抑郁感到丢脸。
(8)每天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下降,做决定时犹豫不决。(自我报告或者是旁人的观察)
(9)常常想到死(不只是惧怕死亡),或者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没有具体的计划,或者是有自杀的具体计划,甚至有自杀行为。
B、排除双向性情感障碍(躁郁症)。
C、上述症状对病人的生活工作或其他重要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D、上述症状不是由于药物的生理作用(例如,服药,吸毒,酗酒)或者躯体疾病所引起(例如,甲状腺分泌降低)。
E、上述症状不能仅仅由丧失亲友来解释。(如果有丧失亲友的事件发生,那么上述症状必须在事件发生后的两个月后仍存在,而且伴随着显著的生活工作方面的功能缺损、病态的自罪自责,自杀观念,精神症状,或精神运动迟滞。)
对抑郁症,不同理论观点有不同的解释:
(一)精神分析的观点
(二)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抑郁是一种习得的反应,是根据过去经验所表现出的习得性无助感。他们依据失败的经验,坚信自己无法控制当前事件的发生,当面临压力时,无可奈何,一筹莫展,从而产生强烈的负性情绪。米勒在1975年所作的实验显示,抑郁者在技巧作业的实验中,从不相信自己能成功。尽管他已经好几次成功地完成过这项作业,但成功并不能给他们自信心。习得性无助感,一旦获得,就很难消失。
(三)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用习得和强化的方法来研究抑郁的产生,这固然是有效的方法;但在解释这类研究结果时,很难脱离另一个重要因素,即认知因素。在无助感的研究中发现,当被试认定自己的失败是必然的、是自己能力不足所造成的,那么,它不但感到无助,而且感到沮丧和忧郁。
认知的观点认为,如果我们相信,失败的结果具有普遍性、稳定性,而且主要是内在原因造成的;那么,我们就会感到抑郁并且丧失自尊和自信。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只会失败,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去尝试类似的事情。譬如说,考试成绩不好,并且认定失败的原因是自己智力低,那么,我们不仅仅觉得无助,而且还会觉得抑郁。然而,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于考试不公平、自己准备不周,那么,内心的感觉就会使另一种状况。
贝克认为,日常的忧郁和悲伤是一个连续体,特定的抑郁,只是连续体中的一个点。某些人具有抑郁易感性,因为他们自身有扭曲的经验,扭曲的经验可以导致负面认知,负面的认知导致抑郁情绪。这种负面认知,被称为“认知三合体”,因为它包含着对自我、现实世界和未来世界的负面认知。“认知三合体”一直潜藏着,一旦压力将它激活,人们就立刻用扭曲的、负面的方式来评估世界,进而导致抑郁。如果一个人没有这种负面的“认知三合体”,他就不会以抑郁的方式应对各种压力。
带有这种负面“认知三合体”的人,经常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自我非难与自我指责倾向,这种自我非难和指责,往往会小题大做。认知的扭曲,将他们自己锁进了抑郁的牢笼中。
(四)生物学观点的看法
持生物学观点的作者,在基因与脑化学中寻找抑郁症的原因。双胞胎给这类研究提供了遗传方面的信息,此外,心理药物学的研究结果提示,大脑中不同的神经递质,在不同浓度的情况下,对情绪的影响不同。
对抑郁症的遗传性研究显示,或许,抑郁症有某些基因的成分。在双生子的研究当中,巴太森在1979年发现,抑郁症的发病,同卵双胞胎有
54%、异卵双胞胎有 19% 的一致性。
前一篇:爱我的人伤我最深--亲子行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