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起走过的日子 |
在1977年至1978年之间,《少年科学画册》共出版了五期。1979年1月,在广大读者的要求下,刊物正式更名为《少年科学画报》,并改为定期出版的月刊。
为了筹备这份月刊,更多的朋友就在这时陆续走进了《少年科学画报》的团队里来。30年来,这是一个一直被称为“最快乐、最单纯”的团队。这不仅是一份为热爱科学的孩子们所办的刊物,也是让每一个编辑和作者自己都变身成热爱科学的孩子的神奇世界。
《少年科学画报》杂志社的旧址在崇文门外东兴隆街51号,那是一幢简朴的木结构二层小楼,工作环境非常艰苦。杂志社最初只有一间办公室,这里时常传出欢声笑语,却也不乏争吵。大家经常会争吵,因为一篇稿件的取舍,因为一个版式的修改,因为一个栏目去留……每一个事关杂志质量的问题,都能让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年纪,认真执著得像个守护着心爱玩具的孩子。
这是一间简陋得难以想象的办公室。下雨的时候,房子会漏雨。所以每到下雨的季节,大家下班后就要用塑料布把办公桌蒙好,以防稿件被淋湿。冬天屋里和室外的温度差不多,大家坐在办公室里要穿着大衣戴上围巾手套来编稿子,还冷得不得了。这又是一间富足得令人艳羡的办公室。屋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画稿、文稿,琳琅满目的小制作,还有一群这样执著而快乐的人们。
1979年,中国当时唯一的一部以少年儿童为对象,图文并茂的科普月刊,就是从这里走到了千千万万的孩子手中。而今,当年的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成为各行各业,特别是科技阵线上的中坚力量。而那些曾经给予我们知识和快乐的人们却已经年逾花甲,白发如雪。第一任主编郭以实则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再过30年,当正在阅读画报的你们也长大成人的时候,这个世界又将有着怎样的变化呢?但无论如何,相信《少年科学画报》和读者之间的深厚情谊还是依然不会改变的吧……(未完待续)
小花絮
这里是我们的第一个家——崇文门外东兴隆街51号(现已拆迁)。《少年科学画报》就在这里度过了近十个难忘的春秋。这是我们在家门前仅有的一张合影,而我们那些快乐而又深刻的记忆,就像这些留存在照片上的面容,永远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