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和《少年科学画报》的故事 |
我是和《少年科学画报》一起长大的。之所以这样说,因为我从四岁开始读《少年科学画报》直到高中,因为在我成长的最美好的岁月里,她满足了我旺盛的求知欲,几乎填充了我的整个生活,因为她曾经为我指明生活的方向并且注定影响我的一生。零五年七月,我曾在某个论坛上贴过一篇文章解释我在该论坛上的网名——galile。那时的我正陷于理想和现实的激烈冲突中,因此文笔幼稚却真实。现将此文献给《少年科学画报》,以表达我对她的感激和怀恋。
我的ID故事
知道“galileo”的拼写是在九二年,那年我只是个什么也不懂的二年级小学生。之所以记住这个名字,原因要归结于四岁时看过的一篇漫画。漫画刊登在八八年出版的一期略显简陋的《少年科学画报》上,只有十几个格子,色彩颇为鲜艳。虽然其中的情节后来有些淡忘了,但我一直清楚地记得最后一个格子里画着红黄相间的烈焰和烈焰下白发苍苍的老人,旁边有几行小字大概是:伽利略不禁想到布鲁诺被火烧死的命运,但当他跪着作完声明,却喃喃道:“不过,地球确实是在转动啊……”
那是一种莫名其妙的震撼,而伽利略这个名字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尽管似乎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只隐约感到有一种巨大而神圣的力量可以使人将生命置之度外,但却并不理解什么是天文,什么是科学。
九二年,我有了第一本伽利略的传记——或许算不上传记,只能说是故事书——一百多页的小册子,文字却很生动凝练,记叙也相当完整,从伽利略降生以前直到去世以后。很快我就能把他的故事倒背如流,因为这些故事是如此动人,以至让我不忍捧读:聪明伶俐又桀骜不驯的孩童,违背父愿又历尽艰辛的青年,背井离乡、妻离子散而最终又无法摆脱被教廷囚禁的噩运……我细细品味着他的辛酸、执著,也在一点点理解着科学——那个原动力的真正意义。
上高一时,我已经有了更多关于伽利略的传记和其他书籍。当然,这些传记已经不再是小时候看的故事书,大部分是学术研究类的著作,其中也不乏争论伽利略是否在比萨斜塔做过自由落体实验的琐碎文章。在很多探讨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书籍中,我对作为“近代科学之父”的伽利略也有了更为客观的认识。再去翻看九二年那本小册子的最后一页:一九七九年,梵蒂冈教皇代表罗马教廷为伽利略公开平反昭雪……后人发现伽利略被判决后女儿维吉尼亚写给他的一封信:“不要说你的名字已从世人的辞典中勾销了,因为事实并非如此。你的名字无论是在你的祖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各国都是不可磨灭的。而且在我看来,如果你的声誉一时受到损害,那么不久你就会享有更高的声誉。这似乎是很奇怪的,但是据我所知,还没有一个人在他的祖国被视为先知”……我愈来愈生出这样的想法:当呼风唤雨的教皇和主教的名字统统化为碎石和尘土的时候,我能够像伽利略那样从杂草滋荣、灌木丛生的地方屹立在蓝天中,与科学一起成为永恒。
那段时间里,我一遍遍在笔记的空白处写下传记中伽利略生前的最后一句话:“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气”;我疯颠似地对妈妈说:“妈,您信不信,伽利略是我的前世!”;夜里我常常盯着窗外,幻想着在深蓝色的夜幕上,有闪烁的星星和绚烂的星云,在奏响着宇宙的和谐乐章……
这些幼稚又疯狂的行为终于停止了,就在我恍然自己并不是伽利略,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伽利略的时候。在哥本哈根、卡文迪许实验室这些曾经沾满了荣耀的名字统统黯淡了的年代里,或许不再需要伽利略,永远也不需要。而我自己,只是一只渺小的蜗牛,背上驮着的,是父母凝重的期望和恩师殷切的目光,我自己的理想又占到多少分量呢?
命运终究跟我开了个玩笑。我进入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却并非当初喜欢的天文学和物理学。接到录取通知那一刻,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的,便是伽利略遵照父亲的意愿,放弃了数学而选择了医科的画面。命运让我饱尝了伽利略曾经尝过的痛苦,然而我不是伽利略,所以我跟天文、物理和数学彻底决裂了,决裂得干干净净……
回想起来,小时候作过太多太多荒唐的梦,后来多半忘却了。只有这个最初的梦,仍然在流年里辗转,一点点模糊,一点点斑驳……
借用“galileo”作为我的ID,不是“伽利略”亦不是“Galileo”,因为我不是希望被各位朋友认出,更不是为了自诩什么,只愿能保留记忆深处最初的感动……
两年前写下的这篇文章也已成记忆,一切矛盾和冲突都已平息。我今年二十三岁,现在国外读材料学博士。当我每每走过卡文迪许实验室,每每仰望深邃的夜空,我所感叹的是,原来梦想绝不仅仅停留在幻想中,一切都可以成真。虽然放弃了自己最初钟情的天文和物理,但科学的另一片土壤却更加强烈地吸引了我。回顾这一切,就像儿时捧读《少年科学画报》——原来自然科学的每一块土壤都是如此美丽,如此引人入胜。闭目而坐,脑海中掠过的是我与《少年科学画报》一点一滴的缘分——那一则则可爱的科普故事,一个个发人深省的科学规律,甚至十年前参加《少年科学画报》举办的知识竞赛赢得的益智玩具,都曾为我铺下科学之路的奠基石,并且当我疲惫和迷失方向的时候,仍会在我耳边为我敲响隆隆的,激励我前进的战鼓。
PS.
刚刚在这里看到关于丁午先生的文章,颇为兴奋,因为自己也是看着丁先生的漫画长大的,而且我算是丁先生的中学校友,十年前校庆时我作为新生接待过他,当时他曾画过一张自画像送给我,不知道丁先生是否还记得当初那个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的稚嫩的初中小朋友……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