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周易国学科学周易玄东方西方中医文化谈天说地休闲 |
分类: 谈易录 |
9、吉凶祸福的价值观
古代春秋之时,有一个叫毕万的人要到晋国去做官。当这个官是吉还是凶呢?是有利还是不利呢?为此,他用《周易》占了一卦,遇到“屯”卦,初爻由阳变阴,便成了“比”卦。卜史根据两卦的卦象和卦名论断吉凶。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
屯卦为上坎下震,比卦是上坎下坤。震变成坤是雷变成土;震为车,坤为马,车从马;震为子,坤为母,母覆子。上为坎,坎为众,众归之,坎为水,水润土,吉。所以,这两卦卦象和卦名说明,有车马,有土地,有众人帮助,有母亲覆育,有足居之地,可见这是“公侯之卦”的吉卦。为此,毕万欣赏上任。
《易》是卜筮之书,占问吉凶是其基本职能。因此,全书都以卦象、卦名、卦辞及爻辞表达吉凶祸福,为人们算卦所用,从而,也就构成了一套断定吉凶的价值体系。
在卦、爻辞写定之前,卦的基本结构只有卦象,以进行吉凶的价值判断,而在卦象规范化以前,价值判断则直接与数字卦相联系。所以,判定吉凶、指导行事,是卜筮的根本前提。《易》的卦、爻辞中往往有“贞”字,贞即占,某贞或者贞某即是占问某事。在卦、爻辞中,多处写有贞,讲事情的有“安贞”(坤卦辞),“居贞”(颐·六五),“利贞”(蒙卦辞),“利艰贞”(大畜·九三),“利永贞”(坤·用六)“贞疾”(豫·九五)。说明人的则有“妇贞”,“女贞”,“君子之贞”,“幽人之贞”,“武人之贞”等。说明动物的有“牝马之贞”等。除此之外,还有统言“贞吉”,“贞吝”,“贞凶”,“可贞”,“不可贞”等。可见,都是为了实际生活中的疑难而通过卜筮叩问神灵,从而获得吉凶祸福的价值启示。
另一方面,八卦又承袭了中国古代卜筮的结果,建立了一套常用的术语,作为价值判断的启示录。最典型的是八卦中的七个贞兆之辞:
吉:福祥、吉庆之事称为吉;
利:利益之事,有所得称为利;
吝:艰难之事称为吝;
厉:危险之事称为厉;
悔:悔恨之事称为悔;
咎:轻微灾患称为咎;
凶:祸殃,事有恶果称为凶。
八卦以这七个辞组成了价值判断的体系。也就是说,它分析事情总是从这七个辞出发,进行判断。每一卦辞或爻辞都有这些字表面人们的处境,即使没有出现这七个字,也可以根据卦爻辞表现这七个字的含义。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有两种既由联系,又有区别的判断,这就是对事物本身的规律性的判断,即真值判断。它告诉人们的结论是怎样去做;另一种是对事物与人自身判断的关系,或者说是事物对人们有何意义的判断,即价值判断。它告诉人们的结论是应不应该做,做了是有吉还是凶。八卦作为卜筮之书,其主要思维取向是后者。它判断事物的吉凶,告诉人们此时此地应不应该行动,但不告诉人们怎样行动。所以,八卦经常出现“勿用有攸往”,而没有“何以有攸往”。可见,八卦成书,重点在价值取向,它的意义在于与人们的切身利益相关,而不是科学地认识事物。这充分说明,八卦是一部有价值之书,与中国古代经典一样,它以探求价值判断为前提,以获取价值判断为宗旨。将价值取向放在中心位置,这就是八卦的显著特点。
八卦的价值体系,集中体现在象、辞、占的基本结构之中。一般说来,卦象以定吉凶,所以象→占是其最简括的结构,但因中间加入了卦(爻)辞这一因素,以进一步解释卦象,这样,八卦的基本结构就是:
卦(爻)象→卦(爻)辞(阐释)→占辞(价值判断)
如“泰·九三”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应当是古代的一句格言,八卦作者将这句格言与卦象联系在一起,介于卦象与占辞之间便有了特殊含义。“泰·九三”的象为(-),九三是内卦的末一爻,经过三个阳爻,马上就转入了阴爻,外卦为坤,为地,所以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可见,“泰·九三”是一个处于转换之时的爻,《象传》解释此爻说:“天地之际”,即天地交之际,它正处于相互转化的关头。“艰贞,无咎”,这是说有艰难而占到此卦,也可无咎。为什么呢?“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这句格言作了必要的理论铺垫。这就是说卦象与吉凶判断之间,插入了格言,从而将二者的联系作了必要的阐释。所以八卦的全部起点和最终落脚点都是价值判断,而中间的卦、爻辞只是对专业种判断作了某种解释。
这样,八卦的基本结构为:
行事的价值不定→命筮→数→卦(爻)象→卦(爻)辞→占辞(价值判断)
八卦以价值为中心而形成价值体系,反映着中国传统的思维取向,这种思维取向就是因人而发,因人事而发,因人的需要而发,因人的利益而发,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
10、功利与道义
商人做生意,之所以不辞而劳,日以继夜,往来于千里之遥,是因为有利在前;渔人打鱼,之所以不惧危险,逆流而就,探险于万忉海中,也是因为有利在水。所以有利可得之时,人们会“不推而往,不引而来”。(管子语)这可谓是古代人们的一种普遍看法。
追名求利本是人之常情,但是每个人都争抢自己的名利,就必然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所以社会必然要以道德相约束。为此,便出现了“义”和“利”的关系,从而构成了几千年来的义利之争。与一般古代思想家重义轻利不同,八卦首先重视功业和功利,我们知道,八卦本来就是供人们问事情吉凶,求行动成功而作,所以它极为注重人们的思想言行的实际功用和效果。对功利问题,它往往直言不讳,认为“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系辞下)就是说,探讨高深难测的形而上之道,只是为了取得行为的成功,获得实际的利益。甚至说“变动以利言”,把功利作为决定行为取舍,判断变动的是非标准。因此,八卦中言利的字句比比皆是。
例如,古代晋献公要把他的女儿伯姬献给秦 国的国君秦献公,为此占了一卦,遇到“归妹”变成“睽卦”:
“归妹·上六”说:“女承筐,无实,土刲羊,无血,无攸利。”——女子提着筐却没有东西,男子杀死羊却没有血,所以行动的话会不吉利。
“睽·上九”说:“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隔绝的孤人,看见一猪还满身是泥,又怀疑有许多鬼,先想射它一箭,后来不射了,因其并不是寇而是婚媾,若要前行必须遇雨才吉利。
卜史便根据这两卦的爻变之词,来说明晋公嫁女是不利的,嫁出去过六年也要像睽孤般逃归本国。
八卦中这种“无攸利”“吉”“利”都是讲功利的,所以人们只有根据它的卦象和卦辞行事,才能追求功利,逃避凶灾。
无论是功业还是利益,当然首先是指与个人得失相关的好处,这是八卦所表述的基本思想。但是进一步,它从正个社会出发,认为功利最要紧的还是与天下人的福利相关的方面。它说:“备物致用,利功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系辞上)提倡发明器物,创立和完善制度,发展和繁荣文化,为天下人造福谋利。这就是最大的圣人,是“盛德大业”。
可见,八卦并不一般反对人们追求功利,而是将人们追求功利的思想引导到对社会有益的功利上来,创造文化,以利天下。这与那种谈利色变,重义轻利,以为一谈利就是追求个人名利的思想大相径庭。倘若不追求功利,社会的利益何以存在和发展,因此,功利的追求不在于应该不应该,而在于追求社会之大利还是个人之小利。应该说,八卦中“备物致用,利功成器,以为天下利”的思想,对中国务实文化的影响是有很大作用的。
实际上,八卦从社会的功利思想出发,必然引出“道义为本”的思想。它说:“利者,义之和也。”求利就是求义,利的根本是义,利和义是一致的,因此,思利忘义和思义忘利都是不对的,只有小人才“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八卦这种思想在“大壮”卦中说得最明确:“君子以非礼弗履。”没有礼义的事是不能行动的,不能干的。不合乎道义,只追求名利就不行。所以名利必须以道义为基础,为原则;违反道义的钱不能赚,违反道义的话不能说,违反道义的事不能干,违反道义的官不能做,这就是“义”为本的根本所在。八卦认为,君子责任在于探索世界之道,而“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所以,义是社会规范,是治国之本,丢掉义,人们追求名利日盛,天下岂不是要大乱了吗?
总结八卦的义利观,可以归纳成几点:
(1)
(2)
(3)
(4)
(5)
这些思想又从另一角度将人们引上了重义轻利的途径,从而为中国
后来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封建思想奠定了基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