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韩国馆死亡定位推导 |
韩国馆死亡之谜
在一次定位会议上,大家就一项目能否定位成韩国城分歧较大。
策划公司立推韩国城,并耐心的分析了此处定位韩国城的诸多好处,开发商方面疑虑重重,拿来郑州小商品城的韩国馆做失败案例来论证韩国城不适宜郑州。
会议结束,无定论。
我陷入了思考,不是关于此处能否定位成韩国城的思考,而是关于彼处韩国城失败能否推导出本处韩国城也失败的思考。
我觉得这是个可笑的推导,是个愚蠢的思考。
就如同你创业没有成功而阻挠你身边的所有人都不要创业一样,就如同你没有考上清华北大而阻挠你身边的所有同学都不要考清华北大一样——
你不行,但不能从你不行推导到他人也不行。
这样的推论简直是荒谬绝伦!
按照他们的推导—郑州小商品城招商了一年,招商异常艰辛,这是其一;其二,好不容易招上来的韩国馆在四楼1000多平米一直经营不佳;其三,其目前正在调整,可能要撤场。结论——韩国商品不易在中原郑州来经营!
那么,韩国馆到底为何在郑州小商品城经营不佳继而撤离?原因仅仅是韩国商品不适合郑州的消费不被郑州的消费人群所认可吗?
这个问题需要澄清!
否则,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表象,从表象得来的结论都是错误的,而用错误的结论来推导自己项目的定位是危险的!
那么,郑州小商品城的韩国馆死亡之谜到底是什么呢?
我粗略分析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十个方面:
其一,韩国馆的定位是中途销售的无奈之举,原本定位成小商品的四层由于销售不佳,卖点枯竭,后嗅到中国当时(05年6月)最流行的哈韩一族的消费趋势,以为本处可以引导潮流,增加销售卖点,随即改为韩国馆。
其二,火车站小商品城商圈商品混杂,主要是批发商品为主,客群主要是批发的小商户,而大量的逛街的客群则很少能流动到这里,这就决定了这里不可能有韩国馆的消费客群;
其三,郑州小商品城大部分都是经营小商品,而韩国馆经营的都是韩国的小服饰之类的商品,从这一个方面来说,这里经营韩国馆不行,经营其他商品一样不行,只要跟下面的小商品不用类的零售商品,这里就必然死亡;
其四,韩国馆被高高的搁在四层,从消费特点来看,四层的商业生意好的没有几个,看一下郑州的各大小商品城商场,四层有几个多好的?因此,从位置上就决定了这里必然成为死铺,经营其他也是一样;
其五,韩国馆仅仅有1000多平米,形单影只的这么一点经营面积,如何形成其影响力和规模效应?这本身就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其六,韩国商品主要是潮流服饰,消费对象是喜欢逛街的年轻一族,而郑州小商品城哪里有逛街的感觉呢?年轻客群如何能走到这里来呢?
其七,郑州小商品城的招商失利也是一大因素,看看他们招进来的商家,无论谁去都不会引起购买欲望,如果大家去过大连的胜利广场,看到那里的韩国服饰的丰富程度和新奇样式,如果你还不卖,那才叫傻瓜呢,而这里,寒碜的几件商品还不知道是真货还是假货,谁敢购买?
其八,火车站小商品城商圈就不适合做韩国服饰,这里自古都是小商品的批零基地,而服饰类的都在银基商贸城为中心的服饰商圈里,在小商品商圈里搞服饰类的经营,本是都是个风险极高的错误定位;
其九,当时的策划公司在定位的时候仅仅考虑的是销售商铺,而不是考虑到后期是否能经营成功,因此,在没有充分论证就匆匆上马的定位无异于沙漠里的高楼,随时都可轰然倒塌;
其十,郑州小商品城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一般,看看他们的小商品楼层的惨淡经营就一目了然了,经营水平一般,他们对韩国商品的认知度能否有1%还不知道呢,何谈他们能将其经营的多好?
谋事在人!
目的不同、条件不同、时间不同,策略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我现在还不知道这个地方到底能不能做韩国城,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从郑州小商品城韩国馆的经营惨淡和落败来推导韩国商品不适合中原郑州,这个推导本身就是错误的,而且是无知的!
前一篇:定位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