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端木珈铭
端木珈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840
  • 关注人气:6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来,谁给中国人养老?

(2013-09-24 09:56:14)
标签:

越来越

保费

房产

中国人

也就是

杂谈

分类: 热点热评

最近,一系列有关养老的政策和争论成为了舆论的热点。先是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提出“退休年龄不变,仍为50岁,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推迟到65岁”的建议,接着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也就是要推进所谓的“以房养老”。这样一系列的舆论背后似乎在像我们传递着一个难以忽略的担忧:未来,谁给中国人养老?

 

 

未来,谁给中国人养老?



 

养老靠国家”恐怕没那么容易实现

 

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最新的预测预计,未来中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将不断加速增长,到2020年底,中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将从2010的11.4%上涨至16.7%,增长了46.5%。中国的老龄化之迅速,远超大多数已进入老龄社会的发达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 7%提升到 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 45 年以上的时间,中国只用了27年便完成了这个历程。在数量如此巨大的老龄人口压力下,之前所承诺的“养老靠国家”恐怕没那么容易实现

 

以房养老 梦想很美好 现实很骨感

 

以房养老”的适时推出看似是对养老带来了希望。其实不然“,以房养老”本质上是一种“倒按揭”,但是在中国特有的“70年产权”制度下,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老年人都缺少“以房养老”的动力。

 

虽然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已经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但“自动”并不意味着“无偿”。如果70年产权到期后,抵押房屋要有偿续期,那么续期费用将是一个巨大的未知风险。这种不可能在短期内扫清的障碍,使得中国大多数银行或者保险公司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不会对“以房养老”太感兴趣。

 

从另一方面来说对于中国的老年人来说,一辈子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大半投在了房产上,“以房养老”虽然能够为他们提供养老贷款,但是房产最终将被金融机构收回而不能留给子女,同时还要在养老院颐养天年,不能享受儿孙满堂、子女绕膝的快乐,这令他们在情感上难以接受。甚至有人提出,“与其为了花养老贷款而让银行拿走自己的房子,倒不如干脆趁早卖掉房子,花自己的钱。”

 

简单地说,养老保险必须让投保者拿的比付出的多,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但是政府并不愿意用公共财政为此埋单,而希望社保资金自己可以钱生钱,这也并不是不可能,问题是政府又不愿意让投保人自己选择最高效的资金管理者,而只允许把这些钱交给自己设立的管理部门,最后的结果就是,由于管理不善,劳动者不得不交纳更多的保费,或者退休年龄一再推迟。

 

政府应当更专注人口和养老政策

 

这三十年来实行的强制性计划生育破坏了中国社会成员的合理年龄结构,使得中国社会急速老龄化,中国成为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未富先老的国家,当初倡导的口号是“一对夫妇一个孩”,也就是说现在的一个劳动人口除了要负担自己未成年的子女之外,还要负担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的双亲,很可能还有双亲的双亲,早些年在六位大人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小皇帝”们现在面临着为六位老人养老送终的艰巨任务。

 

在日本刚刚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候,政府就开始进行各种政策研究,日本早在1963年就推出了倡导保障老年人生活的《老人福利法》,1982年出台了《老人保健法》全面推广老人保健设施。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重,2000年4月日本开始实行“看护保险制度”。

 

同样,对于处于老龄化的中国来说,政府对于人口政策的调整和养老政策的制订才应该是主要的方向,而不是盘算着怎样算计老年人的那点退休金和房产。

 

要把有关养老的所有的问题都摊到桌面上来谈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或者得出无解的结论,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不仅美国和智利模式离我们很远,以目前社保资金的缺口看,退休离我们也正在越来越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