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今年是第十二个世界读书日。
为“读书日”致哀
今天,你记起来了吗?
2007年4月23日,第十二个世界读书日。不知今天有多少人记住世界读书日这个节日。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使得我们很少有人再去留意这个既没有假期又没有“红礼”的节日。
想想,每每过情人节时,各大媒体、各大商场如火如荼的宣传,使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以至于现在的中国人都习惯了西方的情人节而忘记了中国的七夕,但同样是节日,读书日怎么这么冷清呢?没看到太多的宣传条幅,只看到各个书店在进行全场图书参与展销,在我看来,一个原本应该是尊重图书的日子,却成了各类图书的打折销售期,实在有悖世界读书日设立的初衷。是我们不重视教育,不重视读书吗?未必——
所谓的“读书”
其实,现在中国的孩子读书不少,都是从小就已经开始捧着书本读书了,他们不再是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他们也不会去深究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究竟是对是错,只知每天埋头读书,但试问一下,有多少孩子是真正为读书而读书,大多数都是迫于升学压力,读的书也只仅仅限于课本、参考书、复习资料,他们很少有时间去看一些可以指导人生、熏陶情操的书,以至于在他们眼里,那些书都成为废书,于他们没有任何价值,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也是当代孩子的悲哀。

读书不是学生的专利
读书不是学生的专利,但恰恰很多人却容易步入这种误区,一旦走出校门,好像就找到了一个不读书的绝佳理由,抛开所有的书籍,“解放”自我;也有些人认为,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还有必要去读书吗?是为了获得心灵的平静,为了生存,为了功利,为了消遣,还是为了改造世界的抱负?我无法去批驳,但通过读书所获得的那种震撼力,是你在快速挪动鼠标网上阅览中所无法体会的,读书是无法取代的。“活到老,学到老”,达不到如此的精神境界,你至少可以选择在业余时间品味一下读书的乐趣。
不再有“ 愧对”
想起今天人民日报的一篇时评,《我们愧对世界读书日》,希望来年的读书日不会有这种悲壮的色彩,来年我们不需再用“悲壮”二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