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讲堂》序
(2019-12-18 15:06:20)一年多前,经济日报编辑约我就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写分析文章,大概是考虑我以教书为职业,还特地开设了 “经济讲堂”栏目。盛情难却,其实也是职责所在,我从去年7月开始动笔,差不多每月写一篇,到现在便有了这部书稿。我想,这组文章既然刊发在“经济讲堂”上,倒不妨借梯上楼,就用《中国经济讲堂》作书名吧。
2013年是个重要节点,至此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五年多来,速度换档、结构升级、动力转换,同时又遭遇美国发动贸易战,一路爬坡过坎、风雨兼程。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判断,我国经济将保持稳中求进态势,但稳中有变、稳中有忧。基于这样的判断,党中央审时度势,将“六稳”确定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基准坐标。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当此关口,提振信心无疑比黄金还重要。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说在遇到困难时不能被困难吓倒,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信心从哪里来?关键是要深刻领会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只有真懂才能真信,而只有真信,我们才能万众一心,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作为党校教师,当然知道要用学术讲政治。我写这本书,就是试图从学理层面对中央的经济决策作解读,不仅讲中央决策是什么,而且讲清中央决策背后的学理逻辑是什么。在行文方式上,也希望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道理讲明白。事实上,多年来我一直在作这样的努力,可知易行难,这本书是否真的好懂,还得读者说了算。
最后要说明的是,本书共收录15篇文章,其中11篇发表在经济日报,有4篇发表在学习时报。结集出版前,我对有关章节的标题作过适当调整,不过内容并未改动。另外,责任编辑曹春博士逐一核对过相关数据,并对个别数据做了订正。与曹春博士合作多年,其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皆令人尊重,这里我要再次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