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网友“端木守拙”的博文《浅谈老师和学生的层次——好老师·差老师·好学生·差学生》,辩证地分析了教师与学生的好差之别,虽然说法有点绝对,还是不得不拍手称好。什么是好老师?什么是差老师?什么是好学生?什么又是差学生?世上本没有好差之分,所谓“好中选优”“优劣之别”终究是人为的一种分辨。我始终认为:因材施教,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不同特质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师去引导。狼爸虎妈不适合所有的孩子,同样好教师的教学并不适合所有的差学生,“适者生存”才是硬道理。但是尽管如何,我还是转载收藏了:
“五流老师混日子,四流老师教知识,三流老师教技能、二流老师教思维,一流老师教信念。”
反之也一样:
“五流学生混日子,四流学生学知识,三流学生学技能,二流学生学思维,一流学生学信念。”
“什么是混日子?就是老师说我讲了,学生说我听了。”
“什么是知识?知识是一切成长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基本。因此,有了知识不代表有能力。”
“什么是技能?技能就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实效的方法。也可称之为能力。有了知识,还要掌握方法,才能创造价值。”
“什么是思维?思维是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条件可以上,没有条件可以自己创造条件上的能力。独立、高效的思维,是人可以自动成长(自学、自进、自成)的根本。”
“什么是信念?信念是你相信的那个念头,这个念头是你的理想、目标、追求、梦想。而且你坚信不疑。信念是一切成长的原动力!有了清晰而鉴定的信念,没有任何能阻挡你的前进。”
再谈一下老师讲课的方法。
“最差的老师,就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老师。最差中的最差,是照本宣科。”
“好一点的老师,会注重学习过程中的问答。鼓励学生多问,因为一个学生问的,可能是很多学生要问的。不让学生问,你怎么知道他学到什么程度了?讲课不是为讲课而讲课,讲课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弄明白。”
“最后的讲课状态应该是没有师生之分,一起讨论。老师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去套索,去思考,去想象。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才是对他真正有帮助的东西、真正深入他心的东西。柏拉图曾把这种方法比喻为接生,他自己则成自己为“接生婆”。”
再谈一下学生听课学习的方法。
“最差的学生,就是听课。老师讲,我听,老师不讲,我不听。老师讲明白了,我听,老师讲得没听明白,也不问。”
“因此,好一点的学生,除了会认真听,还会在听不懂的时候“厚着脸皮”去问,不耻上问。”
因此,更好一点的学生,还能脸皮厚到不耻下问。
总之,就要问,不懂就问,一定要弄明白。
更好的学生,不把自己当学生,把自己当成老师的朋友。和老师做朋友,很老师共同去探讨。不把自己当学生,就会对老师所讲的,带着自己的思考去、甚至带有一点批判性的思考去听,去探讨。会多想:是这样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现在环境变了,当年的这个理论和方法是不是可以结合时代变得更好?
于是,这样的学生就有了创造性!
是的,有创造性,是最好的学生!
创造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