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化运作管理——职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秘密武器”!

(2012-01-12 10:57:15)
标签:

职业教育

文化素养

校企合作

教育

分类: 他山之石

    过年了,欠着的“稿债“始终要是还的。早上计划完成把教育部职成教司教学处黄辉布置的关于加强职业学校职业素养(或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方面的全国视频会议材料。这个任务对我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从教育局甚至杭州市层面来总结十一·五期间杭州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不是我独立能够完成的,至少不能在短时间完成。

    尽管如此,我还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整好了材料,我自己也惊讶于我的“高效”,不管质量如何,但是还是为宣传我们杭州职教和杭州的职业学校做了一份贡献,但愿能最终入选……

 

企业化运作管理——职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秘密武器”

 

一、杭州市中职校企合作的成绩和亮点

    “十一·五”以来,杭州市中职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形成了几种典型的模式。如实训基地产业化模式、职业教育集团化模式、校企合作联盟模式、链接行业企业,调配社会资源等模式。从总体上来讲,大部分杭州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企)业建立起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还根据杭州市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及其用人用工特点,合作达到了双赢效果。

1.实训基地产业化模式

    实训基地产业化的基本模式是:学校依托自身的力量,利用各专业的师资和设备资源优势,创办企业化运作的实训基地。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和富阳市职高级中学打破传统的实训基地模式,在实训基地产业化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们在抓好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着手组建校内实训基地,并且大胆地进行实训基地产业化建设的实践。它对内是为学生专业教育服务的实习实训场所,对外是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企业。具有实训基地和企业双重功能的实训基地,故又称“产业化实训基地”。比如,杭州西湖职高在西湖区龙坞茶村承包30亩茶地,投资创建“西职茶庄”,实行“契约式”校企合作形式,形成了“产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表明:产业化实训基地的建设,成功走出了一条“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办强专业引产业”的办学路子。

2.职业教育集团化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基本内涵是:通过各种形式、多元主体的联盟,借助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集约化、集团实力的提升,同时使得联盟各方利益共赢,共同发展。杭州市中策职校、杭州市开元商贸职校、杭州市旅游职校、杭州电子信息学校先后探索并创新办学形式,形成了集团化办学模式,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很好地适应了杭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际需求。

    如:2000年,杭州市中策职校率先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办学体制,开始“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之路的探索。这一探索,使中策职校在校生数翻了两番,成为杭城首个“职教航母”。中策职校集团的模式是“名校+名企,新校+弱校”,将集团化办学的伙伴瞄准了楼外楼、杭州松下电器等十多家用人企业,校企之间进行“订单式”、“互动式”、“产学研合一”等多种合作形式,同时带动杭州江干职高、沈家门职业学校等5所职业院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集团优势,实现了资源辐射。

3.校企合作联盟模式

    校企合作联盟是由市或区行业协会、市及镇工业园区、民营企业和职业教育等机构,本着平等原则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联合体。联盟一方面为学生就业指导、毕业实习、就业安置、安置后管理提供“一条龙”的全程服务,另一方面为企业实现“招聘代理”、“定向培养”、“实施培训”和“跟踪服务”四项重大功能。校企联盟为开发职业人才资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搭建培训平台,集职业人力资本运作、职业信息沟通、职业教育改革为一体,形成规模优势,实现区域内教育与经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学校和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增强各自的总体实力,创多赢局面。

    杭州临平职高、杭州市江滨职校总结了二十多年与企业联合办学的经验,深深体会到构筑校企合作平台的重要性。他们通过创建校企合作联盟,让企业早期介入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这一举措走在了全省前列,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吻合当地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和地方经济支柱产业特点。

4.链接行业企业,调配社会资源

    通过链接行业企业,调配社会资源不仅为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提升就业品位,同时也在改变着学校的办学方向。一方面,迅捷广泛的信息沟通为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提供依据,根据用工岗位需求、行业现状、工资涨落等市场信息,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另一方面,信息的便捷与沟通的紧密更改变学校原来单一的办学方式,催生了“订单”培养、联合办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灵活的形式,给办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调配社会资源,浅层的是资金与设备的引入,深层的是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的移植。杭州市交通职高、服装职高在调配资源,与企业合作过程中,都高度关注企业的文化内涵,汲取成功企业的营养,并在校本培训中结合学校实际进行阐释宣讲。学校每年邀请企业家开设讲座,为学生观念的更新、职业素养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职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实施路径

    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和实践基础为进一步探索研究校园特色文化,构建运作与管理模式奠定了优质的土壤与基础。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实践:

1.创建校园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完善职业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

    中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促进中职生成才、促进中职生成人、利于中职生就业、利于中职生创业。我们通过物质文化为前提,制度文化为保障,行为文化载体,精神文化为动力等多项措施来融入企业文化、升华校园文化、巩固校企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精神。

   学校和企业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以职业生涯规划、行为规范强化、道德实践养成、校园文化熏陶为重点工作,同时加强与企业联络,对比企业用人要求、行业标准、企业文化真正促成校企培养目标一致。形成了以生涯规划提升职业意识、以企业要求养成职业规范、以行业标准促成职业素养、以校企文化强化职业道德、确立职业理想的培养“优秀职业人”德育实践模式,完善职业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

2.从试点到普及,建立校企共建型校内外实训基地,创造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

    基于“企业元素进实训课堂,工业文化进校园”的宗旨,将企业核心精神引入校园,探索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外创业基地试点,企业提供生产车间、生产设备、教室及生活、文体场所,把“学校”搬进工厂;建立校内企业加工示范区,把“工厂”搬进学校。

3.规范专业课课堂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以企业“精细化管理、制度化管理”为核心,以项目化实训课程为载体,明确实训教学流程,规范实训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将企业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实训教学,更是将企业文化、企业元素、职业素养渗透到常规教学中,按企业管理要求实施,实现实训、实习、就业对接。

4.逐步完善建设“校企一体化”的中职校特色校园文化。

    结合专业课课程改革,将企业现场管理制度引入课堂教学中,按照企业生产实际的工作过程,设计实训项目和实训教学过程,规范实训教学每个环节,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逐步推进至校园的每个角落,校园学习、生活的每个环节,建设兼具学校和企业一体化的中职校特色校园文化。

 

三、职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案例

    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具有自身的特征和内在发展规律。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贯彻校园文化建设始终;二是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特色的校园精神;三是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四是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五是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先进企业文化的引入与整合。

    近年来,各校立足学校文化建设,扎根专业,结合企业文化,逐步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烹饪专业是国家级示范专业,早在2000年逐步开展校企合作的交流活动,构建“校企合一”的专业校园文化氛围。

    (1)设计策划富有烹饪专业特色的活动项目——新生举行“授帽仪式”、烹饪论坛、烹饪社团、《中策烹饪报》、厨艺观摩、名家讲坛、厨房参观、“李锦记”烹饪比赛、“雀巢美极”烹饪运动会、美食节以及富有特色的家长汇报会、作品展示会、毕业生供需洽谈见面会,让学生完全融入一个充满专业氛围的环境中,并乐在其中。

   (2)专业奖学金制度中再拓展——充分利用“现代奖学金”、“李锦记奖学金”、“雀巢奖学金”和“家乐助学金”为抓手,鼓励先进,并大力宣传。

   (3)“校企合一”值周制度——体现这个模式的特点突出了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职业意识教育、服务意识、劳动意识、卫生意识教育;体现“厨房式”的合作性教育、守时教育、法纪教育。充分发挥了“值周服务周”这个重要载体,有计划分期分批参加学校的行政服务管理、学生服务管理、校园保洁管理、师生餐厅的服务管理,通过“服务周”,学生“到校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培养学生劳动观点,礼貌意识和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4)“准职业人”的专业承诺制——学校从2006年开展了“承诺制”的管理制度,在烹饪专业中引入酒店对员工的管理做法,让学生在学校就能以行业的规范要求自己。例如:采用饭店宾馆管理中“红单”、“黄单”、“白单”的奖惩制度。建立星制学生制度(一星~五星五个级别)。对班级和厨房实验室实行“5S”五常管理方法,为每一个学生设定岗位,责任包干,强化企业运行模式。建立宾馆礼仪规范标准,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确定不同标准的仪容要求规范。而采用的讲义教材就是酒店的员工手册等等管理办法,使学校处处呈现“企业”痕迹、以企业的标准来约束、衡量、评价一个学生标准。

    (5)建设烹饪特色的专业文化——建立制作“功勋教师”、“杭州烹饪名师名菜”、“学校优秀毕业生”,制作历届学生的优秀获奖作品以及荣誉栏、“格言录”等宣传,让学生始终沉浸在专业气息浓厚、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环境中。

    杭州旅游职业学校以在创建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的同时,根据学校的旅游专业特色和女生多的特点,构建了“柔性德育”的校园文化体系,开展了‘感恩系列活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领导非常关注细节,他们将上下课的“铃声”作为切入口,将世界名曲和中国古典民乐改编为铃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旅游专业很有创意得将校园分解为“十大景点”,专门编写了导游词,作为导游专业模拟实训的优良媒介,增强了学生爱校、爱专业的信心。

    杭州江滨职校职业学校则在校园内营造企业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职业定向、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意义非凡。利用“江滨职教联盟”的这一平台,学校积极打造校园企业文化,创新观念,努力让联盟单位参与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来。文艺汇演的企业评委,“三好表彰大会”、“技能周颁奖仪式”企业领导的参与,省实训基地的揭牌仪式联盟单位的到场,财通证券出资1万元为“小赢家”证券工作室资金账户注资,安邦护卫捐赠空调改善学生宿舍条件,举办“企业现场招聘会”,联盟单位参加广场招生会,优秀毕业生为学生表演技能绝招,召开优秀毕业生事迹介绍会等等。

    富阳职业高中则借鉴现代企业“3Q7S”管理理念,对“准员工”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植,有效地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对接。学校积极构建了校企联动、全校齐动、家校互动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取得显著地成效。首先提升了现代“准员工”的职业素养。全校学生的守纪守规意识、环境卫生意识、文明礼仪意识、安全节约意识得到提升,规范守则、文明言行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得到培养。勤奋敬业精神、责任感与团队归属感明显增强,尤其是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执行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其次创新了中职学校的育人模式。由原来学校单一育人的封闭模式向学校、家庭、企业三位一体开放模式转变,很好地构建了中职学校育人立交桥。再次教师改变了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教师的工作视野得到了回归,职业幸福感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提高了管理能力。同时学校的社会美誉度、示范辐射力得到了增强;学生的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在广泛就业的基础上,实现高薪就业,名企就业。

 

    校园文化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在引入和吸收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更强调针对性,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整合,找准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点、切入点,以及学校的专业特点。也成为了杭州市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秘密武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