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烹饪与诗词”——《食猪肉》

(2010-03-12 09:01:04)
标签:

烹饪与诗词

苏东坡

食猪肉

烹饪语文

中学语文报

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今年年初,接到《中学语文报》刘雪薇老师的电话,她希望我和西湖职高的张月芳老师共同合作一个关于“烹饪与诗歌”这样一个专题栏目。我欣然答应了下来,因为我觉得自古以来中国的饮食与文学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需要我们老师去挖掘和传授。我的第一篇稿子毫无疑问就选择了苏东坡的《食猪肉》。

《食猪肉》

                   ——宋·苏轼

                                 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烹饪与诗词”——《食猪肉》  “烹饪与诗词”——《食猪肉》

[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所以又叫苏东坡。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那纵横奔放的文章,飘逸豪放的诗句,以及与黄庭坚、蔡襄齐名的书法,至今被国内外人民所敬仰。素不知他又是一位美食家,对烹饪技艺也颇有研究,善于把饮食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写过许多反映各地佳肴名撰的诗文,如《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馋赋》,形成一道独特的美食文化风景线。

    他在自己的诗作中以老馋嘴自居,这生动地反映了他对饮食烹调的浓厚兴趣和品尝佳肴美味的丰富经验。特别是烹饪肉和鱼羹颇为在行,并自称在家乡时常亲自煮鱼以侍客,客尝无不称善。他的素食也做得不错,曾用芦菔白米为掺,做过“玉掺羹”,自称其昧之佳可与西天的醍醐媲美,他还曾用山芋做过“山芋羹”,说是色香味皆奇绝的少有佳品。

 

[相关问答]

    问:苏东坡作这首诗与那道名菜“东坡肉”有关系吗?

    答:当然有关系,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据说是湖北黄州(现黄冈)。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州,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后来调往杭州任太守,苏东坡知杭州时对西湖进行了整治,发动数万民工除杂草,疏湖泥,并用淤泥堆积成堤,就是后来的苏堤。这不仅让西湖免遭淤塞,也改善了西湖的水质。在第二年渔民和莲农便大获丰收,于是大家纷纷抬酒肉到太守府上。苏东坡推辞不掉,于是就将成堆的猪肉叫人切成块,并用酒加入姜、葱、酱、红糖用平时做红烧肉的做法,文火焖得香嫩烂酥,然后再将肉每户一块,分送回去。农民尝到苏府送来的肉,感觉味道鲜美,肥而不腻。后来各大酒楼菜馆也仿其做法,最后成了杭州的一道名菜,流传至今。“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 

    由于“苏东坡”这篇“食猪肉”诗歌的传播,他的这套独特的炖肉方法也被人们看好,老百姓使用他的名字命名,“东坡肉”也就流传下来,直到今天,仍然受到食客们的喜爱。

 

    问:以“东坡”命名的菜还有哪些?

    答:正因为苏东坡与饮食有如此的缘份,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鱼”、“东坡鸭”、“东坡羹”、 “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掺”、“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 “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等等。只要是与苏东坡有关的菜式,现在的厨师都可以去挖掘、继承、创新。这些“东坡”的肴馔名目已经在民间广为传播并流芳百世。       

    问:能介绍一下“经典东坡宴”吗?

    答:2003年9月30日,为了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东坡饮食文化,杭州楼外楼菜馆邀请了四个与苏东坡生平密切有关的城市(四川的眉山、湖北的黄冈、广东的惠州和江苏的常州)的同行,在西湖边举办了一次中华“经典东坡宴”荟萃展。他们与苏东坡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眉山是苏东坡的家乡;黄冈和惠州是他的谪居之地;常州则是他告老去世之处。

     因为不同文化底蕴、地理背景,各家菜品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道菜五家都做了,这就是“东坡肉”。 五种“东坡肉”风格各异,杭州楼外楼的厚实方正,黄冈德尔福美食广场的“赤壁宝塔肉”造型陡峭,颇有“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韵味;常州新淮扬酒店的“密制兰岭东坡肉”竹香隐隐,让人忆起东坡佳句:“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眉山苏轼酒楼“东坡肉”有特点,一片片又薄又长如绸带般的肉片缠绕成一座下宽上尖的宝塔;惠州汤泉店“东坡肉”来了个大变身,改造成了圆圆的“东坡金钱肉”,肉卷下铺厚厚的惠州特产梅菜芯。

    同时从55参赛作品中选出了10道精品东坡菜,组成了一席“中华经典东坡宴”。

    菜单如下:

    十味冷菜一道:苏堤春晓(杭州)

    热菜七道:连鳌琼楼(四川)、香笋缅母(四川)、东坡蛋黄排(湖北)、东坡扣膀赛熊掌(湖北)、晚雨留人入醉乡(江苏)、汤泉东坡盐鸡(广东)、玉糁羹(杭州)   

    汤一道:东坡吟菊品人生(江苏)

    点心一道:汤泉东坡红薯(广东)

    这席“中华经典东坡宴”可以说在文化内涵上都是与苏东坡这三个字连在一起的: “连鳌琼楼”,就出典于苏东坡和弟弟苏辙应试时连过乡试、礼部试、殿试三关而同中进士一事,“连鳌”者连占鳌头也; “东坡蛋黄排”蕴含着苏东坡和当地名胜安国寺僧继莲的情分; “吟菊品人生”,就出自东坡先生的《后杞菊赋并叙》; “东坡红薯”虽然晶莹剔透,但令人一见就使人想起苏老先生当年在惠州的清贫和困苦;楼外楼的大厨们还特地制作了一个名为“苏堤春晓”的大拼盘:烟柳画桥,长堤卧波,有花有鸟,有塔有岛,全都是可赏可尝的美味。宋史学者,饮食学专家林正秋教授对这桌东坡宴席作了这样的评述:“这席菜肴,能使人领悟东坡饮食文化的过去和今天。它不是简单地贴标签,而是对传统的中华饮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是当得起‘经典东坡宴’之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