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实训室引入“五常法”,是全面提高烹饪实训室现代化管理以及提升操作人员素质的有效手段。道理很简单,一个合格的烹调师要工作顺利、做事就必须有条理,要有清洁的良好习惯。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五常法去处理烹饪开始前、过程中以及结束后的事情,是完善自我、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作为浙江省烹饪专业实训基地的负责人,在我的心目中,烹饪实训室管理的理想目标就是:

1.工具化管理
中餐业的管理历来是经验型管理,尤其是厨房管理更是谁当大师傅谁说了算。学校烹饪实验操作室同样存在这样的弊端,由于缺乏管理意识、方法和手段,即使是一项通常很好的管理方法也很难贯彻到每一个操作岗位并长期坚持。虽然目前国际上出现不少种类不同的企业管理系统,但并不适合职业学校使用,原因是那些系统太复杂和太抽象。对于实训的日常运用与管理,需要的不是长达数百页的目标与理论,而是需要具体化的怎么去做。
五常法充分利用了视觉管理直观明确的优势。例如对不同地方的电灯,不同时段要求开的灯,在控制台上都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操作人员只要对着说明就能准确无误地开关所有的灯,一盏都不会错;在清洁液的用量管理上,也采用了这种简单的方法,漂白剂和水的最佳用量分别在量杯和水桶上用红线标明,表示这样用量的水能最好地溶解清洁液,只要照着做,就没错。五常法就是通过这种直观明确的工具化管理,真正适应了学校烹饪实训基地的实际需求。
2.工作效率的提升
五常法要求所有的物品都有自己的标签(名)和位置(家)。实施五常法后,烹饪操作实验室的所有设备上方都贴上了一张小纸片,上面用简洁干脆的语言记录了操作步骤和设备的保管人联系方式,任何人看了都会使用。仓库架上一格格清晰地标明各种调味料的名称、最高存量、最低存量以及“左进”、“右出”的颜色标签;实验室里每块区域都按"原料发放处"、"待洗配菜盘"、“工具存放处”等功能划分;工具架上方还贴着每样东西摆放整齐的照片,一旦刀具等没有摆放到位可以立刻发现……
这种"分层管理",大大提高了效率。因此30秒,甚至少于30秒,任何一个学生都能找到他想找的任何东西。上课结束检查工具的时候,发现墙上有挂件少了,不用想是什么,因为工具的名称就贴在后壁上了。打开仓库,里面整整齐齐,各就各位。特别是对冰箱的管理更加重视,生菜、生鲜和熟食分别放置,而且在库门上用不同色卡加以标示,并说明它在第几层。碗碟、刀具、调味品都有各个学生负责,每天下课前5分钟,学生要自动行五常,检查自己的区域。授课的专业教师和管理督导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进行现场管理,离开教室前,教师或学生填写好实训室使用记录单,记录设备使用以及原料节余情况,做好衔接工作。
3.工作环境的优化
"做到甚至超过五星级酒店西式厨房的清洁标准,这就是我们的目标!"烹饪实验室的地面洁净如新,没有一滴水;台面整洁,没有一片碎叶,所有指示简单明确。我的梦想就是学生可以在操作室的地面上睡觉.北京劲松职高的烹饪实训室就做到了这点.教室没有一张凳子,学生席地而坐,听老师讲解.
我想:专业品牌的竞争不仅仅是指实施设备规模等硬件,更是指专业的内在实力和内功,即管理、服务、质量等诸方面的"常态性"和"持久性"。因此,五常法虽然把重点放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看不到的后场,却会使我们的专业更加凸显
“特色”与“品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