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杭州市职教研究室和高教社共同组织的中职烹饪旅游专业课程改革研讨活动在西湖职高召开,我作为佳宾评委,对王健老师《上浆挂糊》一课做了课后点评,应该说客观公正,我看到了年轻一代教师的创新与冲劲,也看到了稚嫩与不足。下面是我发表的几点看法:
王健《上浆挂糊》一课是一节比较典型的“理实一体化”的烹饪课,讲解清晰,设计步骤严谨,通过“会观察、会比较、会品尝、会总结、会思考”等五个环节,运用案例分析和对比教学的导入方法,很好地把握了烹饪技艺理论课程的上课节奏,同时王老师课堂驾御能力强,课堂亲和力明显,基本达到了她所预设的教学目标。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1.设计选题更应注重项目化与科学性:上浆与挂糊严格意义上说,是两个不同的项目,把这两个项目放在一起,一则教学内容过多,很难讲清;二则学生很难进行比较两者的区别联系。建议选取其中一个项目来设计和整合教学内容。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上浆挂糊完全可以依赖学生自己去摸索探究,从中去发现烹饪的奥秘,而不要通过老师的演示、满堂灌,教学效果不佳。
3.烹饪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研究。无论是硬件和软件,对烹饪课堂教学,特别是理论课的研究需要加强。(略)
4.案例缺乏深度剖析。如果将案例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则效果更佳,否则失去了这个案例存在的意义。
5.制作菜肴的效率问题。通过两个菜的比较示范,用时约20分种,而且反映出做菜的顺序、时间安排、质量控制中的许多问题,有问题没有关系,关键在于老师如何给学生分析,找到原因。
6.教学目标达成的反馈。整节课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的达成率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