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结束,学校领导吩咐大家针对这次兵败天津,做好总结和自我反省,并拿出今后指导学生竞赛的方案意见。近年来各个专业各项成绩一直不理想,这与我校的龙头老大的地位是格格不入的。
说来可笑,比赛成绩的滑坡,今年又不是第一次。可能这一次是真的被刺痛了,心情可以理解,既然作为规定动作,不妨谈三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领导的重视
这一点是关键中的关键。曾几何时,我带训练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没有报酬(即使有,也是少得可怜),但是毫无怨言和抱怨,照样通宵达旦训练,到处征求专家的意见,为了什么?教研组各位教师间也是空前团结,大家相互出点子,相互交流,即使失败了也是相互安慰,所以那时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拼劲十足,很快乐。
但是这些年的情况如何?参加比赛的老师最有体会。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谁接到了这个任务,那您一杆子到底,所有的任务全部要你承担,期间的训练碰头会,也只有教练员几个人参与,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值得管理者的深思。我有时经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争取一个目标难道就有这么困难吗?未必,“人定胜天”这句名言富有哲理和内涵,只要大家朝着同一个目标,劲往一起使,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的。
二、建立竞赛优化和人才选拔机制
我认为学校必须组建竞赛专门指导小组。这个小组由各专业资深教练员、行业专家、总务组成,由分管校长亲自挂帅,对年度竞赛的项目进行分析、训练计划、经费审核、技术指导、后勤保障、赛后奖励等支持。特别保证烹饪和电气两大专业的竞赛的经费保障与划拨。
详尽的训练方案:任何一个体育训练与选拔,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案与计划,我们的教学竞赛也一样。但是我觉得我校很多竞赛是没有计划的,即使有也经过讨论和研究,缺乏科学性认证,“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我建议在训练或选拔之前,教练组必须制定详尽的训练方案计划,以备忘。
人才选拔机制:教练员选拔人员10人左右,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训练,队员分工明确任务和项目,每个项目需要落实2~3个品种,强化训练。
奖励机制:可以奖个人,也可以奖集体,主要增强集体凝聚力。特别针对全国性高规格比赛,可以专门拟定特别的奖励办法。
三、重在基础,贵在落实
我一直认为,比赛一直是精英教育的模式和土壤。其实要选拔真正的精英或取得优异成绩,与平时的基础教育和基本功训练是密不可分的,参赛人员的选拔要有梯度、要有梯队,要有“金字塔”型的队伍结构,所以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尤为重要,关注平时的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
同时,我认为,选好人员制定了计划,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实行,重检查重落实,科学训练,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近年来我校竞赛成绩的下降,与参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临战状态不佳十分密切,“上场瘟”已成为一种常态,这种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为我们的大问题,去年今年我校烹饪比赛,不是败在作品上,而是“死”在卫生、保鲜等环节中,着实可惜。这几年来,宁波、绍兴、德清等地市在比赛和训练已经关注选手的临战状态的测试。我们也必须跟上这个步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