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18礼让为国
(2019-05-22 14:00:14)
标签:
佛学教育历史时评文化 |
分类: 古籍阅读 |
为政者的典范
【01】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巍”的本意是“形容词,山岩高耸欲坠、山形怪异诡秘,令人畏惧”,这里形容舜禹形象与地位的高大。“与”的本意是用食勺为别人添食,《正字通》中解释说“赐也,通作与”。
对于“与”的理解,我们可以看一下,尧舜禹禅让天下的大体情况,尧帝在位的时候,舜在民家的地位已经很高了,他在历山耕田的时候,人们纷纷投奔他,从而达到了“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史记.五帝本纪》)”,基于群众的呼声很高,而且那时处于部落社会,所谓的帝王是各个部落推举出来的,所以舜帝没办法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安排他很多事,舜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尧的儿子丹朱的品德不好,“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以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史记.五帝本纪》)”,所以尧让位给舜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另外尧舜在位的时候,天下头等大事就是治理水患,两代人都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最后被大禹给解决掉了,所以被天下人所敬仰,舜如果不把帝位让给他,恐怕天下人也不答应,所以这里孔子说“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他们得到天下既不是自己争抢来的,也不是别人赐予给他的,是因为他们有崇高的品德而得到的,也算是天命所归。正如《道德经.第六十六章》中所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江海能够成为百谷之王,在于他处于下游,所以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也是孔子所说的“巍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