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16没有翅膀的天使
(2019-05-22 11:17:34)
标签:
佛学教育历史时评文化 |
分类: 古籍阅读 |
【16】 子曰:「狂而不直,侗(dòng)而不愿,悾(kng)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这里孔子的话锋突然一转,对于三种人提出了批评:
第一是,“狂而不直”,我们看当形容一个人用“狂”字的时候,一般上都这个人有一定的能力,但是性格过于张扬,有点特立独行,不流于俗的意思,所以南怀瑾说这个字不是贬义词,但后边加上“不直”,就变味到了,所谓“不直”,直接解释是不正直,按照俗话说就是不走正道,就跟街上那些小混混一样,整天趾高气昂地,到处欺负人。
“侗而不愿”,所谓的“侗”,现在的解释都是幼稚无知,我不知道这个解释是从何处而来,但是从字的结构来看,应该是“与人相同”,就是平庸的意思,没有比别人高的地方,而“愿”,应该是原来的心态,朱熹解释说“谨厚也”,就是本来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却总是不能安分守己,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本来只会种地放羊,而且不去学习,却天天做皇帝梦,想当亿万富翁,这不是妄想吗?
第三就是“悾悾而不信”,有的参考书中把这一段解释成为表面上诚恳,但是不守信用。对此我不太认同,我们看字的结构所谓“悾”就是心中无一物,什么都不懂,能力比一般人都差,朱熹解释说“无能貌”,“信”在这里应该是相信别人,听别人的教诲,连起来应该有不知而不学的意思。
我们看这三句话,所谈的是三种能力上不同层次的人,能力水平高的人,狂妄自大而又为人不正直,能力平庸却不知道安分守己,能力低下但不听从教诲,孔子说“吾不知之矣”,所谓的“知之”,应该是感叹,如朱熹所说“吾不知之者,甚绝之之辞,亦不屑之教诲也”,碰到这种人,作为孔子这种圣人都感觉无计可施,当然孔子在这里应该也是感叹春秋时期的社会已经混乱到了如此的境地,人们失去了“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治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