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泰伯》11吝啬的周公

(2019-05-22 10:45:56)
标签:

佛学

教育

历史

时评

文化

分类: 古籍阅读

【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至于如何教学,孔子强调以诗兴,以礼立人,以乐熏陶人们的性情,以成其所学,纵观孔子教学的这三个阶段,礼乐诗,其实所强调的都是端正人们的心情,如曾子在《礼记.大学》中所提到的“正其心,诚其意”,核心目的在于教育人们“止于善”,向仁,向善,也就是道德教育,虽然冉有多才多艺,但是孔子依然对他提出很多批评,在人有认为自己向“仁”的力量不足的时候,孔子批评他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篇》)”,你不是力量不足,而是自己中途而废,给自己找理由,而当冉有帮助季氏敛财,增加赋税的时候,孔子骂他“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先进篇》)”。

这一句也是呼应孔子的教育理念,就是有周公这样的美貌和才能,如果骄傲和吝啬,那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我们都知道孔子对于周公是十分推崇的,平时经常梦到周公,在知道自己快死的时候,还感慨“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所以这里以周公为案例,强调“骄傲与吝啬”对一个人品德的影响,《论语集注》中说“愚谓骄吝虽有盈歉之殊,然其势常相因。盖骄者吝之枝叶,吝者骄之本根。故尝验之天下之人,未有骄而不吝,吝而不骄者也”,按照朱熹的解释,骄傲与吝啬是过度的自满与自谦,两者往往是相互依存的,骄傲是吝啬的表现,而吝啬是骄傲的根本,所以天下没有骄傲但不吝啬的,也没有吝啬但不骄傲的。

当然朱熹作为理学家,凡事都去讲其中的道理,如果乍一看这句话没什么,都知道“谦受益,满招损”,大家注意就是了,可实际并不是那么容易,这需要所有为学者深度自我反省了,有时候所谓的骄傲并不是到哪里都趾高气昂,更多的骄傲是内心的自以为是,可能外表比较谦虚,见谁都夸两句,但是骨子里却自以为是,这种人更普遍,表面上谁的话都听,可心里一句也听不进去,还是自行其是,所以真正的谦虚,是“虚其心”,按照现在话说,就是真正做到“空杯”,至于内心骄傲的人,是不是都吝啬,没有深入考究过,不过我们要明白所谓的吝啬,不是一毛不拔,而是关键的时候只考虑自己。

所以做到不骄不吝,不是口头说说,是需要从根本上修养自己的道德,真正做到“爱人”,忘掉自己,就像朱熹在注解“有若无,实若虚”的时候所说的“惟知义理之无穷,不见物我之有间”,就像有人说的“佛说‘心中无我便是佛’,道说‘心中无我便是道’,我说‘心中无我是睡觉’”,所以修佛很难,修道也很难,同样君子之道也很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