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述尔》32孔子学歌曲

(2019-01-18 16:23:22)
标签:

教育

历史

情感

时评

文化

分类: 古籍阅读

 

32】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这应该是孔子的弟子们记载的,说他跟别人唱歌的时候,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可以看出孔子也是一个比较随和的人,能够做到《道德经》所说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与百姓们能够打成一片。

至于其中的“善”,我想不但是高兴的事情,还有这歌的曲子和词都比较优美,能够符合《礼记.乐记》中所说的“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乐曲能够积极向上,教导人们平息好恶之心以求正道,而非单纯的满足耳目之欲望,所以,识“善”是需要我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反”是重复的意思,至于“和”的本意是“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所以南怀瑾解释的时候,是根据呼应曲子另作一首,就像过去文人看到一首比较好的诗词、书画的时候,总会再和上一首,这是文字见解的不同,所以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注解说“必使复歌者,欲得其详而取其善也。而后和之者,喜得其详而与其善也。此见圣人气象从容,诚意恳至,而其谦逊审密,不掩人善又如此。盖一事之微,而众善之集,有不可胜既者焉,读者宜详味之”,孔子能够善于发现别人的美善,并且能够积极、开心地去学习,这也是体现了孔子修道之心意至诚,正如前边所说的“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述而篇》)”,所以前边他听到陈司败批评他“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述而篇》)”的时候,感叹“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述而篇》)”,这里能够“与人歌而善,必反之,而后和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