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述尔》24无所隐瞒

(2019-01-16 13:19:02)
标签:

教育

历史

情感

时评

文化

分类: 古籍阅读

 

2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二三子”是孔子称呼众弟子,就像现在说“你们”一样,而这段话的背景,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说“诸弟子以夫子之道高深不可几及,故疑其有隐,而不知圣人作、止、语、默无非教也,故夫子以此言晓之”。因为弟子们都感觉孔子的学问、道德高不可及、深不可测,所以认为孔子在教给他们的时候,应该有所保留,当然对于这种怀疑,陈亢(子禽)还曾试探过孔子的儿子孔鲤,孔鲤回答说“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不但在诗书礼上,而且在于日常的行为上,所以孔子说“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也就是:孔子的动作、停止、说话、沉默的时候无不是在传教。

其实这些弟子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就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一说法,所以做师傅的总会“留一手”,当然在重才不重德的社会环境下,这种人人追求利益,师生之德也就难以保持纯粹了,那么教会徒弟是不是会饿死师傅呢?这应该是所有从事教育或者领导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德行方面的教育远重于能力教育,所以《学而篇》第二句就是有子说的“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孝弟才是仁德的根本,而孔子更是强调忠孝仁爱的品行教育要先于文化、技能教育的教育,“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如果一个机构单位、企业或者社会,人人都能信守仁德、忠信、慈爱、礼让,那么竞争也就会是良性的,每个人也就能够安于职守而又融洽相处,就像孔子跟他的弟子们一样,老师与弟子相辅相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孔门十哲,他们共同努力,通过《诗》、《书》、《礼》、《乐》、《艺》、《春秋》六经,成就了孔子圣人的地位,也成就了弟子的贤名,而且在春秋乱世,他们基于仁道共同理想的团结,也成为令天下人所称颂、天下诸侯所称道,不道势力所忌惮的正义力量,开创了成为影响华夏两千多年历史的儒家学派,而且这种影响将会继续下去,儒家的文化理论研究也在继续扩大,爱默生称赞说“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