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尔》22三人行
(2019-01-15 21:13:13)
标签:
教育历史情感时评文化 |
分类: 古籍阅读 |
【2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集注》中朱熹说“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
其实人各有优缺点,从大面上来说,可以分善人与恶人,而大部分人都是处于善恶之间的凡人。正如《礼记.乐记》中所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惑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安静是人的本性,但是会因迷惑于外物而产生变动,这也是本性的欲望,所以需要以他人为师,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追随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就要以他为镜子,加强自身的改造。
所以尹氏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论语集注》)”无论是善人还是恶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不断进步。
当然这句话是大部分都熟知的话,看似平淡无奇,如果能够深入体会,就会有无声处响惊雷的感受,然而人更容易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看他人的时候则更容易看到别人的身上的缺点,就像南怀瑾在谈这段话的时候引用的一句俚语“天大,地大,我大。月亮下面看影子,越看自己越伟大”,虽然每个人嘴上都会挂着谦虚,但人要改掉这个恶习,却是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