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尔》01千古文章一大抄
(2019-01-02 13:47:12)
标签:
教育历史情感时评文化 |
分类: 古籍阅读 |
千古文章一大抄
【0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老彭。」
这一章讨论的是孔子的治学之道,开篇第一句“述而不作”,就是摆明了孔子的治学态度,朱熹《论语集注》中解释说“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可及”,创作这件事不是圣人、天才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像孔子删诗书、定礼仪、修春秋,这种“向古代圣贤学习,坚定信念并传播他们的美好思想”的做法是我们每个人能够做到的。
不过现在社会更加提倡“创作”,无论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大家想的都是怎么“突破”,都在追求一个“新”字,什么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好像挂上一个“新”字就能了不起一样,也有很多人靠得了这个“新”字的头衔而四处讲学、发财,但是细品一下,大部分所谓的创新都是“新瓶装老酒”,这就跟“千古文章一大抄”一样,只是剽窃别人的东西而已,当然这不是否定创新,其实孔子也是在“创新”,比如他的中庸、忠恕理论,“述而不作”的治学理论,这些系统化汇总整理也是创新的一种方式,就跟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一样,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
至于“老彭”,也就是彭祖,历史记载他是商朝的大夫,也是一个中国文化中神话色彩浓厚的人物,有人说他八百多岁,有人说是六百多岁,还有说是一百八十多岁,不过基本上把他作为道家的始祖,这里孔子说“窃比于我老彭”,有人认为说的是彭祖也是“述而不作”,不过我认为这里谈论的因该是像彭祖一样努力加强自我修养。
所以这句话系统来理解就是,孔子强调自己的治学之道在于,坚定笃信先古圣人之道,宣传推广并践行其中的学问与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
至于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内容,在《礼记.礼运》中,孔子感慨鲁国礼崩乐坏的时候提及“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种尧舜及三代开国时候的大同社会是孔子追求的目标,而这些也是圣人治世的时期,并不是虚幻和空想,这也是孔子坚定笃行的原因,以及述而不作的原因,不过所谓的“述”不是道听途说,而是需要严谨考证,这也是为什么在《八佾篇》中,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