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2023-04-14 08:02:00)
标签:

甘雨桥

金中都

永定门

左安门

东便门

分类: 国内旅游——主题记录专栏
  南护城河是老北京的外城护城河,始建于明代,于1553年建筑外城墙时开挖,以西便门为源头,绕外城流入通惠河。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经多年改造和治理后,如今的南护城河,上接永定河引水渠末端,西起西便门外甘雨桥跌水,经广安门、右安门、永定门、左安门、广渠门,承接前三门暗沟出口,至东便门铁路桥,汇入通惠河,河道全长15.13公里。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探索南护城河的脚步从永定河引水渠末端的白云观滨河路开始,路旁河边望对岸是风景秀丽的白云公园,行至甘雨桥处见到的节制闸(下图2和下图3)——用于控制南护城河进水量。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在甘雨桥下的观景平台上,见到水务部门设立的石碑标识显示——上源方向一侧是永定河引水渠,另一侧为南护城河0起点坐标(下图2)。河闸下游向东方向还有一分岔(下图1),应该为前三门护城河暗沟——建国前自西便门开始,流经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至东便门汇入通惠河,全长7.6公里,是一条贯通城市中心的人工河道,1965年将前三门护城河崇文门以西长5.6公里及西护城河下段改为暗沟。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进入南护城河,河两岸修建的营城建都滨水绿道环境优美,闹中取静,还设有周边道路布局和历史建筑介绍标识牌,对接下来的旅途见闻充满期待哦!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从南护城河0起点向南前行几分钟,一座纵横交错的立交桥映入眼帘——天宁寺桥,之前都是在行驶的汽车中从桥上匆匆而过,如今穿行于桥下,才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建成于1991年的天宁寺桥,为二环路上最复杂的一座立交桥,由17座跨路和跨河桥梁组成,是北京的重要交通枢纽。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惬意行走在滨水绿道上——红色的塑胶步道,柔软有弹性,初春的微风轻拂,河岸的柳树枝头已吐出嫩绿新芽,令人赏心悦目。沿途建设的滨河公园内,蓟城纪念柱、建都纪念阙等设施,讲述北京在元、明、清之前营城建都的历史文化,涨见识!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按照绿道标识牌指引,从广安门外护城河西岸过北滨河路向西走天宁寺前街,来到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天宁寺——寺中的密檐式砖塔为北京城里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于辽代所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沿西南护城河而建的营城建都滨水绿道,紧邻原金中都的中轴线——应天门和宣阳门附近,西城区通过绿道建设将众多的人文历史古迹有机地串联起来,构建了一条承载古都史迹、寻根北京的历史文化廊道,让市民在游览绿道的同时,对北京城的建都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在白纸坊桥以南、护城河以西的狭长地区有一个金中都公园,坐落在八百多年前金中都城内的部分遗址上,公园内部的建筑、雕塑均以金代风格为特色,反映金中都时期的历史文化韵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徜徉于金中都公园,护城河水在春风下碧波荡漾,天空中随风飘舞的风筝、蓝天白云映衬下初绽春花,眼前静谧小景体现些许小清新浪漫气息,有木有!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在南护城河西南角拐弯处,有一分岔河道继续向南通往凉水河(上图1),设置在这里的水利设施——右安门橡胶坝用以调节东行的护城河水量(经查资料得知,这是我国于1966年6月建成的第一座橡胶坝,至今运行正常),周边楼宇和高架桥湛蓝河水营造出繁华都市独特的河湾景色,美!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过了闸坝区域往东不远是南菜园街,立足街边桥头东望,一座横跨护城河的石拱桥在夕阳余晖中体现出江南韵味的宁静氛围,小桥北端正对着大观园公园南门(中间隔着右安门西街),走近发现这里是一个小广场,从广场到大观园门口有一条地下通道,通道门眉上题刻“大观平渡”字样,岸边设置了一座小小的码头,不知是否因此而得名,哈!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站在跨河石拱桥上向东看去,就是右安门桥区域了,河道南侧滨河路与南二环路之间狭长地带叫南厢绿地,东起开阳桥,西至菜户营桥,全长2.5公里,丰富的绿地植被舒适宜人,附近居民运动健身的好地方!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沿着石阶从河堤下来,两岸河边步道春花烂漫、垂柳依依,在南二环路开阳桥至陶然桥这一路段的河道两岸因陶然亭公园在其北边而赋予“陶然春雨”的美名!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陶然亭公园——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它融古代与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素有“都门胜地”之誉,园内人工湖补水,主要靠南护城河引来的永定河引水渠之水。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过陶然亭南门后河北岸绿道东行不远,看到河道中有一立交桥式建筑,近观旁边水务部门标识牌得知——为太平街橡胶坝的水利装置,中间拱起的桥梁建筑上建有轨道,是跨坝袋的过船设施。允许游人如此近距离观览闸坝运行,在寻迹京城水系的征程中尚属首次呦!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太平街橡胶坝东边是陶然桥,从桥下穿行而过后见到的营城建都滨水绿道图示,进入“临河知耕”区域——因临河有座先农坛而得名。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山川、神农等诸神的重要场所,原由内、外两道坛墙围成,后外坛被拆除。如今,内坛仍在,外坛己经改建为体育场,21世纪初,政府投资进行大规模综合修缮,设立了北京市古代建筑博物馆。从这里向东望去,已能够清晰看到高大的永定门城楼,可是,近期城楼正在整修,被施工挡板遮挡得严严实实。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永定门——明清北京外城城墙的正门,位于城市中轴线上,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寓"永远安定"之意。永定门瓮城城墙1950年开始拆除,1957年城楼和箭楼拆毁。2004年,仿照乾隆年间式样,根据民国时期对永定门的测绘资料,重新复建了永定门城楼。在城楼门洞中央向北望,能看到前门楼子!(上图拍摄于2019年底)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以永定门为地标沿中轴线建设了公园,城楼北面的御道连接南纬路,长达1000米,附近通往护城河边绿道的出入口被封住了(不知何故),不过在这里捕捉到护城河与南二环路的同框画面(上图3),也是很不错的收获!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自永定门公园在河道北岸堤上向东走到跨河桥处,终于看到下河边步道的出入口,继续河边绿道行进——永定门以东的护城河属于东城区管辖,总体感觉周边公园和绿地设施比西城略显陈旧。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从永定门东边跨河桥至景泰桥的护城河北岸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公园——二十四节气公园,24根汉白玉节气石柱屹立在“春种、夏长、秋收、冬藏”4个主广场中,每个广场6根。节气柱上雕刻着节气详解、时令花卉图案、诗词等,既彰显了文明古国的民俗风貌,又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为全方位拍摄高大的24节气柱,特选择护城河南岸步道行走,没想到走到中间遇禁止通行的施工围栏,从临近步道出入口登上河堤,只见向西的人行便道,向东仅有一条半米宽的公路(南二环路)维修通道,能看到不远处有工人在安装道路景观灯。实在不情愿走回头路,还是踏上这条不寻常的“小路”,虽然这段旅程也就500米左右(到景泰东桥),因路窄,感觉南二环路上疾驰的车辆近似擦肩而过,好紧张呦!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景泰桥下景泰路正对着天坛南门,向北延伸处于天坛公园中轴线,因而这一区域(景泰桥至玉蜓桥)河边绿道被命名为“临波问天”,护城河南岸的玉蜓公园——南靠铁路,北临护城河,与二环路毗邻,为营造良好的“进京第一印象”而建,曾被评为北京市精品公园。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过玉蜓桥往东直到左安门桥是一段近2公里的步道行军,途径京沪铁路桥下(上图1),河南岸的京津铁路高架桥上不时传来高铁列车的阵阵轰鸣声,古老河道与现代化都市元素相融合的场景,在行走中感慨时代发展之快!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进入左安门桥地区的南护城河东南转弯处,可见一座城楼式建筑——左安门角楼,原本只知道故宫角楼和明城墙遗址公园的东南角楼(东便门),现得知,北京外城四个城角也有角楼,这座外城东南角楼因紧邻左安门而得名,始建于1439年,1955年因破损坍塌而拆除,直到2016年,历时近2年的复建,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复原之后的左安门角楼虽说看不见岁月的皱纹,但通过其内部设置的图书馆,向游人展示浓郁的古都韵味和市井风情,也是对京城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从左安门角楼开始,河道转弯向北,西岸紧邻龙潭公园,公园门口有一座跨河人行桥,站在桥上远眺——夕阳下的东南护城河畔都市风光尽收眼底!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龙潭公园以往鲜有到访(离居住地较远),有关信息知之甚少,网络查询资料:公园所在地界原为明朝修建外城时的砖窑,1952年,窑坑改造为人工湖,取名“龙潭湖”(名称为梁思成先生所起)。1984年,龙潭湖东湖进行全面建设,构建亭台殿阁,并修建了环湖道路,栽种各种花木,成立龙潭公园。虽然到达公园时已是黄昏时分,但落日余晖下如镜湖面映照出多彩的天空,伴随着湖边婆娑树影,宛若一幅静谧的水墨画,美!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临近龙潭公园的河畔绿道命名是“龙潭渔跃”,河堤上水务部门的标语牌明确为景观河道,设置有供游人休憩赏景的平台驿站,并加入“渔趣”元素,成为护城河步道中独特的亮点。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沿龙潭公园东边的河道行至东二环光明桥南边,又见一座水闸,闸南水位(上图1)比闸北(上图2)高出不少,这座水闸建筑于2013年重建,旧闸因在10年前7.21大暴雨的泄洪任务中受损严重被拆除。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光明桥往北走15分钟左右即是广渠门桥,广渠门——明清北京城外城东侧的唯一一座城门,也是外城门中比较简朴的一个,与广安门遥相呼应,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953年为改善交通而拆除了城楼和瓮城。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过广渠门向北500米左右即进入东便门桥地界,护城河在这里先向西转向随后拐一个胳膊肘弯向东汇入通惠河,西边是北京火车站,特殊地理位置造就的东便门立交桥由十座跨路、跨河独立桥梁、两座穿过铁路的厢涵和两座穿路的过街洞及一座人行过街桥共计十五个构筑物组成。护城河边驻足观望——动车疾驰、虹桥飞架、河水涟漪的胜景,让古老的河道焕发出现代都市活力!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在护城河与通惠河交汇的U型弯内修建了二个小公园,角楼映秀公园和大通滨河公园,看护城河畔巍峨的东南角楼以及出入北京火车站的和谐号火车从跨河桥(这座铁路桥即标志为通惠河起点,南护城河东终点)上隆隆驶过,这里是极佳观赏处!(上图2中左侧的河道缺口应为前三门护城河“暗沟”出口)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大通滨河公园内有一展现“大通桥”历史故事的雕塑——石头上雕刻着大通桥的历史演变,其中包括漕运、京城水系的变迁等。大通桥曾是集桥梁、桥闸和桥码头于一体的建筑,通惠河漕运的重要节点,古有“大通桥上望漕粮”一说,为明、清两朝相当一段时间里漕运繁荣的见证。清朝后期,河道淤塞,大通桥码头的作用丧失。20世纪60年代末修建地铁时,将大通桥彻底拆掉,使其成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在大通滨河公园向河对岸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东护城河暗沟出口和东便门橡胶坝水利设施,东边正在施工的是一座横跨通惠河的人行桥,今后的滨河步道游览将更加便捷!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从角楼映秀公园经通往崇文门大街的跨河匝道桥便道行走到对岸,换个角度领略南护城河东终点景观——矗立于河道转弯处的东南角楼在这个位置看过去似乎更具画面感,向东边的公园方向远望,岸边花团锦簇的树梢后边,展露出中国尊矫健的身影,既有古老城楼的凝重,又有摩天大楼的恢弘,充分感受到帝都特有风采!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京城水系(四)——南护城河
  寻迹南护城河的旅程——从永定河引水渠尾端(甘雨桥)至东便门铁路桥(汇入通惠河),全程基本都走沿河步道,途径西城、东城、丰台、朝阳4区,50多座跨河桥,5个闸坝,河道边徒步轨迹近16公里,历时合计约9小时(2021.5.31+2022.11.15+2023.3.18+2023.3.28+2023.3.31+2023.4.8,共6次)完成,很有成就感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