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eiyuanbo448
peiyuanbo44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0,130
  • 关注人气:1,3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曾经有过脚崇拜(一)

(2019-08-23 10:58:18)
标签:

转载

青海省博物馆有一只奇特的辛店文化彩陶靴出土于海东市乐都区柳湾遗址毫无疑问它是祭祀用的礼器,当时里面应该盛有酒、乳之类美味食物。

但问题是,古人为什么把食物装在靴子里供神灵享用呢?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在作怪?用现代人的眼光看,你这不是羞辱神灵又是什么吗?你是要存心惹得神灵发怒,往你脸上猛踹一脚吗?


[转载]曾经有过脚崇拜(一)

青海省博物馆展出的辛店文化彩陶靴11.4厘米,底长14.3厘米靴内

 

我们现代人的观念里,鞋子是不洁之物,例如,楼房楼道和门口总是摆满鞋子,因为不让穿着鞋子走进房间去,上面难免有灰尘甚至异味。古人竟然制作靴形器用以盛食物,文化含义何在?或者说,是由怎样一种观念支配着的?

辛店文化属于古羌文化,最早发现于甘肃境内洮河流域,以临洮县辛店遗址命名。后来发现这个古文化广泛分布于黄河、洮河、湟水的交汇地带,年代下限是距今3400前,与齐家文化存在继承关系上图彩陶靴通体施有代表战神的紫红色双线纹上缀代表天地交合、阴阳契配的的三角形,显然不是一般人能享用的

考古发掘显示,在北方游牧民族中,这种以靴子为礼器的习俗其实是一直延续着的,有的很小,不是盛食物的,而是作为“符”或“佩”挂在身上的。


[转载]曾经有过脚崇拜(一)

商代青铜靴子。出土于山西柳林县八亩垣遗址,通高6.3厘米,底4.1厘米50克是为国家一级文物。

 

前头卷起明显是按照藏人、蒙古人皮靴的式样制作的,上部开圆形半月形两个孔洞,以象征日月,中间有三圆环靴筒正中是一道竖线纹,两侧附以四条共八道直线纹靴底是十二条横线,这些线条和数字都有神圣含义。那么,它到底代表着什么?

笔者以为,弄清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但很难用三言二语说个明白,因为靴形礼器与原始苯教的冈底斯神山崇拜密切相关。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神山是原始苯教描述出来的世界之中心,有360位苯教大神居住在此山上。神山高与天齐,其下深入冥界,犹如一把十字金刚杵,下探至“鲁”(鱼龙)界,上接“拉”(天神)之阳界,中层则为“年”(人类)之居所。

苯教《大藏经》记载,冈底斯山是神灵登天、下凡的“天梯”之所在,苯教祖师辛饶弥沃就是从此神山上下来的。神山不偏不倚正好位于人界“南瞻部洲”的中心。其周围是这样的:西,穆氏之国;东,汉人国;南,门氏之国;东南(指云贵),姜氏之国;东,霍尔之国。而藏人居住的“禅蕃”(can bod)处于“中央”的位置,处于人世间最尊贵的位置上。

在苯教典籍的描述中,冈底斯神山它是整个世界的“心脏”之所在,也是整个世界的“肚脐”之所在。神山下有四大天池,质地分别是绿松石池、金池、铁池和银池,四条大河从这四个湖泊中流出,流向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四天池有不同的化身,分布是大象、公牛、老虎和孔雀,四条大河分别从它们口中流出,这就是恒河、印度河、缚刍河和徙多河。

冈底斯神山是印度教大神湿婆“示巴”的异读居所,耆那教创始人大雄的悟道也是佛教极乐世界须弥山”之所在。这是因为,他们的源头都在青藏高原上,都是在原始苯教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但注意,在描述冈底斯神山的时候,人们似乎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它的一个重要形象,那就是它与天神的“脚”之联系,因为冈底斯之“冈”在藏语就是“脚”的意思。

藏语“脚”叫作“rkang”(冈),“底”是指“地面、人间”。冈底斯,从字面看,就是“天神下脚处”的意思。

把一座宗教神山看为天神之脚,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也只有具有宗教构思能力的古羌藏人能想象得出来。因为如果人的脚就如此巨大的话,整个天神将是何等威严和崇高啊!

把雪山看为神人之脚,可以说是原始苯教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是一种文化的DNA。在藏语中,冈底斯神山又叫“冈钦”,直接就是“大脚”的意思(“钦”是“大”的意思,定语后缀),亦叫“冈仁波齐”,这个“仁波齐”是“宝”的意思,因此仍然没有离开“脚”这个中心词。

西藏以rkang”(冈)为地名的很多,例如巴青县钦曲”,藏语意为大脚河”。安多县有地名叫岗尼琼果”,意为“双腿泉”(藏语把“双腿”叫作“岗尼”)。林周县有神山叫普央冈卿”,意为“敢斗的大脚巨人”。此外藏语把自行车(脚踏车)叫作“冈库罗”,把“跛足”叫作“冈摇”(rkang-gyog)。

西藏亚东还有叫“拉冈贡巴”(rla rgang gong ba)的古寺,究其本义就是“神脚寺”。西藏还有地理概念叫作“多康六冈”,指安多和康区的六座神山,六只从天梯上迈下来的脚。

山南泽当有著名的“雍布拉冈”寺,据传是“以天神而为人主”的聂赤赞普建造的,建在一座小山的顶部。雍布拉冈之“拉冈”就是“神脚”的意思。

此外,藏族还有家藏一只福运箱的习俗,里面装有各种吉祥物,藏语叫“央冈”,就是央神下脚处的意思,因为求得央神下凡必带来福运。

笔者已经指出,战神崇拜是原始苯教的最显著特征,所有的苯教神灵都是以战神或者嗜血猛兽的形象出现的。古代藏人部族中的大巫师都是战神的代言人,都拥有“天虎”“虎神”之类名号。例如,赞普之“赞”,是一种居住在山崖峭壁上,乖戾暴虐的魔王。敦煌藏文献中,赞普又叫“达布”,藏语就是“虎王、虎人”的意思。

也因此,原始苯教中的“冈”其实是征服的象征,是顺服的代名词,代表蹂躏,代表可怕的军事力量,代表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只是在汉文化中,由于年代太过久远,来自古羌的“靴文化”“脚崇拜”已经痕迹难寻了而已。

也有例外,例如,藏文古籍《巴协》就有这样的记载,赤松德赞时期,派兵出征恒河平原上的摩揭陀国,一路势如破竹,其中有一古老邦国,其国王被吐蕃军队的威势震慑住了,恐惧万分,他急忙把赞普的靴子悬于宫门之上,率百官部从靴底下出入,以表示归降,并致书赞普曰:“我的国土愿入赞普您之脚下,奉纳贡赋。”从此这国就纳入了吐蕃的版图。

藏语“恐惧”也叫“bsngang”(冈),意思就是“被冈了”。可以肯定,在恒河平原的历史上,同样的故事已经无数次发生过了,只是没有被记载下来而已。因为古代恒河平原上星罗棋布的小王国统治者,不过是更早时期下到印度平原的羌藏类游牧民族,才会有如此这种“悬靴宫门”之举。

当知道了冈底斯山的本来含义后,你还会说藏人转山时五体投地的敬拜方式与此无关吗?

 

 

附图:甘肃火烧沟遗址的大脚神人陶罐


[转载]曾经有过脚崇拜(一)

火烧沟文化遗址出土的人形陶壶,高20厘米,距今约3700年。


[转载]曾经有过脚崇拜(一)
 

此神人的特点是有巨大的双脚,从后面看最清楚,它是“脚崇拜”源远流长的绝好见证。


[转载]曾经有过脚崇拜(一)
 

大靴陶壶脸部是猴脸造型,显示他们是有猴祖观念的乃是古羌人。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