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征集制度和文物征调制度是国有博物馆及其主管部门通常使用的两种制度。征集适用于对民间,如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即是以征集的方式,合法地纳入馆中。征调适用于各国有文博科研部门之间,如南京博物院的金缕玉衣即是通过上级主管部门(江苏省文物局)从徐州市博物馆征调而来。
可以说早些年(计划经济时代),文物的征集和征调制度,在文物的保存、保护及展示、科研上,均起到过积极作用(同时期的负面作用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列)。时至目前,这两种制度依然在发挥着作用。但随着市场的开放、经济的腾飞、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等因素,事实求是地说,文物征集制度,已经滞后于时代。
以南京地区为例,市文物局每年下拨给文物部门的征集费用总数为50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2003—2013这十年为例,仅从玉器来看,南京的古玩市场中,玉器的价格上涨了至少20倍,那么也就意味着这笔征集费的购买力下降了20倍,这究竟还能买到何种品质的东西,不言自明。
更遑论这聊聊一笔钱,还要由市博、太博、城墙、民俗、梅园等几家单位共同使用。诚然有如下规定:如遇特殊情况,可以打报告另行申请。但这同样要面临另外一个问题:费用且不论,单就时间而言,市场如战场,极少会有藏家颇具耐心地等待有关部门,走完打报告、审批等一圈完整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