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古玩市场四大“怪”

(2015-09-17 09:51:44)
标签:

转载

          古玩市场四大“怪”


时下,古玩市场乱象环生,拍假、制假、假鉴定证书已是公开的密秘,古玩市场风气发生了微妙变化,派生出许多“怪”现象,现列举一二:

一怪:乡下的老货比古玩店里贵
号称天下第一古玩村的张兰古玩大集每年都举行一次,昨天一位从张兰回来的古玩店老板翁先生一脸无奈的告诉我:“不但没开张,而且也没买到老货。现在老货越来越少,就是有,开价也很贵,没法买。譬如一个17公分的过枝龙纹清花盘,有一道冲要价格4000元,少3000元不卖。在古玩店里买,也就在2000元以下就可以拿。见到一二件老货老乡开价不是五千就是上万,根本没有“缝””。由于老货少、索价高,不少外地来的古玩爱好者只好提前打道回府了。一个前几年颇具盛名的古玩艺术品大集没待开始,人走的差不多了。(图一:辽宁锦州古玩城大集)[转载]古玩市场四大“怪”


点评:产生这种现象,首先归功于电视鉴宝节目。这几年的电视宣传也让相对偏辟山区老乡对家中的宝物产生了兴趣,他们对自家东西的文化、艺术价值记住得不多,对老货值钱印象却深刻,在下边收货时,漫无边际的要价,少钱不卖。所以收上来的价高了,摊贩从中又加了一笔,这样开出的价就相当的高了。而古玩店里的老货是过去收上来的,其价值相对低,一般的货不会索价太高,怕把客人要跑。于是就出现了乡下的老货比古玩店里的货贵的怪现象

二怪:新货比老货卖的快
在京城摆了十几年地摊的王先生近一二年开始卖上“新活”,专门收有一眼的现代仿品、后挂彩瓷器。他私下透露说:“老货板人,难卖,新货价位诱人,销路也快,为了挣钱什么快就卖什么,前几天我卖了一对后挂彩民国大瓶,净利润四成,如果卖老窑瓷、明清瓷一年也碰不上这样卖主”。他的话让我悟出一个理,收藏文化,注重历史内涵的人相对是少的,多数人是为了投资挣钱为目地。只要能挣钱,专等那些眼力差一点的人上门买货、进货。生意确实要比卖老货走的快。
(图二:沈阳古玩市场 图三:太原南宫周未古玩市场)[转载]古玩市场四大“怪”


点评:报国寺地摊上,带款瓷器底殘片现在卖到3000--5000元,并明确告知是拿到景德镇用于”新瓷接老底“,很多后挂彩瓷、官窑瓷均出自瓷都。如果在全国没有市场销路,为什么仿元青花大罐还要排队等货呢,为什么后挂彩瓷那么吃香?就是因为价低、有一眼,能挣钱罢了。新货比老货卖的快是背离了收藏文化内涵,是时下一种怪现象。

三怪:鉴定后的字画翻番卖
某电视节目经鉴定专家现场鉴定一幅画为真迹,并也成认前不久从拍卖行拍来的。经过报价、估价,探价几个环节包装,这幅画就番几倍的价格成交。这是目前艺术品出手、转让一种新的形式,其杀伤力在于专家现场评估,众人当场竟价。对其拍品品象,艺术真正的价值知多少就难说了。(图四:漫画--某鉴定专家)
点评:电视现场竟拍是变相拍卖节目,为什么肯投入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花相当多的时间策划这样的节目,恐怕不单是娱乐公益性的节目吧,据了解,上节目前每件拍品报名费是3000元,可见如今鉴宝任何节目都不完全是公益性的了,“无利不起早”这句中国的老话用在此处比较恰当。[转载]古玩市场四大“怪”

四怪:“活拿”要比死卖快
所谓“活拿”就是今天所说的中间人,(掮客)在店里拿货,有针对性的找客户卖货。一般情况下中间人是没有风险的,找的客户多为经济实力雄厚,眼力稍差些的人,做成一笔生意中间人享受“两边吃”,或以高于事前规定的底价出手。李先生就是看中了其中奥秘,兑出自己的古玩店,做起“两边吃”的生意。半年的光景,就做成了五笔生意,利润相当于开店一年利润额。用他的话说:“这一行是靠人脉,眼力吃饭,没有开店压力,但操点心”。(图六:古玩交易会一角,图五:北京报寺古玩市场早市)

点评:有经济实力、没有眼力的古玩投资者,喜欢与中间人合作,既满足了自己收藏艺术的心愿,也为投资古玩艺术品上了一道保险。但是,没有眼力、拿自己的钱、靠别人串货投资,如同上当受骗的绳索套在自己的脖颈上一样,随时有“落套”、“翻船”的危险,还是靠自己本事收藏、投资踏实、稳妥[转载]古玩市场四大“怪”

[转载]古玩市场四大“怪”

全文已在<收藏与投资杂志>上发表


 

相关博文链接

2013年—古代书画将成为引人睹目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