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略论古代书画品象及品象指数法

(2015-09-17 09:47:37)
标签:

转载

      略论古代书画品象及品象指数法

 

怎样掌握书画品象问题是考量收藏、投资的重要条件之一。古代书画虽然也讲品象、名头,但古代书画因其稀缺、年份久远不可再生性的特征,如按近现代书画那样标准非上品不收藏,那古代书画够标准没有几张,对收藏者来说有如大海捞针,难上加难。因此,笔者认为,收藏古代书画在考虑品象的同时,也应考虑其年份、文化价值、史料等价值,只有在通盘考虑的同时,才能把古代书画应收的尽可能收上来。
[转载]略论古代书画品象及品象指数法 图一;这样的明以前小品的品象就算不错的了



一、古代书画品象存在缺欠可以接受
谁都知道,收藏书画首选完好如新,没有动过手的画作。可是古代书画因其年代久远,品象只能相对的完好,而不能如新,就算是宫廷保存的书画,如果超过一百年,也会因自然氧化、绢丝失去弹性,老化,稍一动或卷折就会出现裂痕,如果超过二百年则绢丝松散,断熠,色泽失光、呈藏经样改变。如果是明代或明以前的画作,保持原神不失,有小的修补已经不易。元代或二宋画传世作品绝大部分绢丝开裂,缺损,有修补,或重新装裱。因为,只要是真迹是符合老画规律、是情理之中的事。这就象人老了一样,一个百岁老人,出现老年斑,皱纹和一些老年疾病是自然规律,进行住院治疗、手术也是可以理解一样。如从书画鉴定角度讲,更能证明到代。如果是元代的画、跋款,而品象完好如新,反而让人多思,是否后人仿品了。当然,也不是越老,越破就是到代,价值就越高,对于老的书画(对于后朝仿前朝除外)原神不失,有些次要的小的毛病是可以接受的。

二、解禁古代书画收藏标准路子宽
书画的品象前人早有标准可循,民国赵汝珍著《古玩收藏指南》一书指出:“绢素或纸完整不破,清白如新,照光视之并无衬贴者为上品。表面完整,其实多为衬贴,但原神不失,此为中品,若破碎零落,片片凑成,背后衬贴已满,杂补已新绢并以色补描,就算名作也不入格,乃下品也。这个标准虽然是一百年前人们对书画的好坏的界定,但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借鉴作用,我们今天看到的古代书画,清白如新的大多保存在博物馆,民间看到有名头,且完好如新的少若星辰,相当一部是北京后门造,苏州片,晚清或民国仿品,再其次是近现代人仿画作。
故此,想收藏古代书画真迹,且不可求全责备,更不能拿收藏近现名家的标准收藏古代书画,那样收藏的路子越走会越窄。其实,在现今艺术品市场中,具有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中品”古字画还能见到,不妨放宽一点收藏标准,收藏古代书画路子一定宽。[转载]略论古代书画品象及品象指数法图二;超过百年的的纸绢画出现折裂现象较普遍

三、古代书画品象指数法
做为艺术品来说,品象好坏确实对于收藏或或投资有重要影响,对古代书画来说,与品象相关的年份、原装裱等因素也是影响收藏与与投资条件之一,年份越久的书画,其品象一定老气横秋,多少在品象上存在一定缺欠。近几年我嗜试运用指数法评估古代书画品象:将一件古代书画确定十品指数,上品可划7—10,中品为4—7,下品为4格以下。综合年份,名头,款跋因素加分,综合指数分越高者收藏、投资价值就越大。

具体细化为:
1、年份:宋或元作品3分。明代2分。清代0,5分 
2、名头款跋:宋或元大的3分,小的(包括佚名)1分。明代大名头2分,小的0,5分。清代大名头0,5分。
3、原装裱情况:宋元作品3分。明代作品1,5分。清代作品0,5分。
譬如:一件确定是宋代中品:品象5分,年份3分,名头1分,后装裱不加分,这件作品综合指数是5+3+1=9分
再譬如:一件清代作品上品:品象5分,年份0,5分,名头0,5分,装裱0,5分。这件作品综合分是5+0,5+0,5+0,5=6,5分。
指数法突出了古代书画特点,年份越久的相对指数会越高,因为清代年份相对的浅,品象、原装裱裱情况肯定好于宋、元、明作品,故上品分数不会高于明代中品。当然,古代书画种类繁多,千差万别,对品象认定也可能因人而异,因此,该指数仅做为衡量一件古代书画收藏与投资量化参考指标,运用时还须灵活掌握,具体对待。

 [转载]略论古代书画品象及品象指数法图三;明以前的画真迹多有损伤,修补

作者简介:
肖兴义,原解放军某医院急救、创伤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中科联研究员。
涉足古玩收藏30年,致力于名家瓷、名窑瓷、铬文瓷收藏与研究。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古玩鉴赏等文章750篇。收藏事迹在央视《鉴宝》、《纪连海说收藏》和《中国文物网》等新闻媒体多有披露。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