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古玩收藏忌"羊群"效应

标签:
转载 |
时下与友人谈起古玩收藏热点时,他无奈摇头连声叹息的说:"现在那还有什么热点可言,相当一部分人都是跟风收藏,什么被炒热就买什么、就玩什么。譬如,当下人们时兴玩"串"就是典型例子,一个手串、一个核头都卖到几百,几千,甚至上万,本没的太多的文化内涵物件已经远远超出物件本身的市场价值,这种“收藏”本身就是违背市场规律、酝酿极大的收藏风险”。
笔者认为,他说出当前古玩市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古玩收藏“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某一时期,某一物件被莫明其妙的追棒、热炒,(其实,背后总会有人或一个集团在操纵,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罢了)相当规模的人非理智盲目跟风,高价买进,无限拔高。待到风险显现或想出货时为时已晚不能脱身。其实,这样的“羊群”效应在古玩市场中屡见不鲜:
前二年古玩圈子盛传银饰品要上涨,收藏“大洋”利润可观。时隔不久全国各古玩市场就有人大量收购“大洋,袁大头”。价格由三百元左右直线上涨到七百,一些刮地皮者(乡下收货者)为了在老乡手上收到“大洋,袁大头”只得加价收购。这样一来,城、乡“大洋,袁大头”普遍上涨。一些古玩商、收藏爱好者及金银首饰加工单位不惜重金囤积大量的货。结束好景不长持续不到一年,“大洋、袁大头”市场价格直线下降至260元左右,直到现在无人问津没有翻身机会。
让我们记忆犹新的还有那场“钱买钱”的第四套人民币收藏热潮:眼见得人们拿几千元,几万元买成捆第四版人民币。笔者认识一位保险公司王女士,她听说收藏旧版币能升值,有人靠卖连号四版币挣得沟满壕平。她觉得这样钱来得容易,就疯狂做起“钱卖钱”的生意来。一开始在古玩店里买,在地摊上卖。后来又到北京马甸批发,最后将三十万元积蓄全买了第四版人民币,一举成当地收藏旧版币的大户。有一位古玩爱好者点拨她说:“少量收藏旧版币玩玩无可厚非,但旧版币不是古董,古董因其不可再生、具有稀缺性和艺术价值,收藏升值空间大。而第四版币退市时间很短,存世量大,而且市场成捆成捆的出、不能当成古董收藏”。当她悟出这个理时却被“套牢”,最后只能望成捆旧币暗暗落泪。
图二三;报国寺古玩摊贩排队买摊号
其实,这类”羊群”效应不止出现在古玩市场上,八、九十年代的歌午厅,洗头房,2000年的茶道、按摩房,近年来的会馆(所),古玩城(市场)林立等,都属于一窝风,一拥而上产物。违背了市场发展规律,迟早会被市场淘汰。从古玩收藏角度看“羊群”效应是非理智收藏行为,反映出当前古玩市场尚不成熟、管理不够完善,说明一部分收藏者心浮气躁、收藏主线不明确。因此,古玩收藏“羊群”效应当戒。一个成熟的古玩收藏者,应当有明确收藏方向,在收藏低谷时不心灰意冷,在时尚、潮流面前不为所动,不自乱阵角,坚持收藏底线不动摇,只有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的收藏特色将日益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