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虞舜大帝神像造型考

(2015-09-02 16:11:49)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虞舜大帝神像造型考作者:黄晔99
        虞舜大帝神像造型考

     据考,中国历史上的虞舜大帝,实有其人,他姚姓,名重华,生于公元前2277年,卒于公元前2178年,是中国古史人物中的五帝之一,史称圣王;他以德化人,举贤任能,敬敷五教,崇尚“父义、母慈、兄友、第恭、子孝”,舜帝的人格形象,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典范,乃至成为儒家伦理学说的源头,正如《史记》所云:“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因此,虞舜大帝被后人尊为道德之祖,奉为至尊、至上的祖神,并出现了舜帝的神像;在远古时期,人形神灵被奉为“至上神”,唯有“至上神”的造像,才可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神像”。舜帝神像的出现意义重大,它应该是历史上最早的神像,在红山文化时期,也曾出现过所谓“太阳神”,但它们都是兽首人身的造型,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神像,就是80年代初在牛河梁遗址所发现的泥塑女神像,虽然也属于人形神灵,那应该是原始先民把人也看做是“灵物”之一,对女神像的祭祀,主要表达红山先民对女性、对生育的崇拜,仍然属于“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范畴;而虞舜大帝的神像,则所指明确,是被社会公众普遍尊崇的祖神形象,它已成为一种强大精神力量的象征。

    舜帝神像的发现,得益于玉器遗存。近年我们在夏代冀北(今赤峰一带)地区的玉器中,先后发现了数尊比较大的玉雕人头像,因其面部的造型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头像极为相近,并发现有完全相同的凸目造型,我觉得这绝非偶然,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材质,却有着统一的造型形制这一角度上来推断,它们应该是一种神像(见《玉雕人头神像探秘》一文),不过,当初并不知道它们究竟是何方神圣的造像,后来经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物与实物照片的分析,反复推敲、相互印证,才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原来所有这些头像,包括凸目头像与青铜凸目面具等,都应该是历史上虞舜大帝的神像造型!   

虞舜大帝神像造型考

 

虞舜大帝神像造型考

    

     断定这些玉雕头像或青铜头像(包括凸目造型),都是舜帝神像的造型,有如下主要依据:

    一  有关虞舜的形象,史料上有这样的记载:舜帝的体形非常奇异,诸如脑球突出,眉骨隆起,头大而圆,面黑而方,口大可以容拳,龙颜面目角等等,这些描述虽然带有一定的传说性质,仍会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因远古时代尚无文字,许多史实往往都是以传说的方式传于后世,而诸多古老的传说又被后来的文人用文字记录下来,便形成我们所见到的许多史籍资料,这些史料与史实也许会有某些出入,但我们还是应该相信,多数都比较接近历史的真实;史料上对虞舜大帝形象的描述,虽有一定的喧染成分,但形象的总体特征不会有过大的出入,我们从所见到的玉雕人头像或青铜人头像的面部造型上来看,它们与史料上的描述非常一致,其共同的特征是:表情凝重、威严,浓眉大眼,双目生辉,鼻梁凸鼓,阔嘴唇薄,双耳阔直等等,是一种雄奇而威武的形象它们充溢着北方民族那种粗犷、豪放之气,具有一种刚毅不拔的气概和狞厉之美,但这种形象却不失慈善的内质,这些头像的面部形象与史料上的记载如此相符,我们有充分理由认定:它们应该就是舜帝的神像造型;  

    二  凸目人头像或凸目面具,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对于这种呈柱状双目的奇异造型,在中外学界曾引发出多种推测与猜想,至今仍未能取得共识。不过,我们注意到,除去凸目的造型之外,面部的其它造型并无二致,表明它们具有同一性,或者说,它们应该是同一神灵的两种造型;在一些有关舜帝形象描述的史料中,我们特别注意到有“重瞳”与“龙颜面目角”之说,如在皇甫谧《帝王世纪》中记载:“帝舜有虞氏,姚姓也,目重瞳,故名重华,字都君,有圣德”;在萧良所著古书《龙文鞭影》中也记:“尧眉八彩,舜目重瞳”,如此等等,这些记载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凸目造型恰恰吻合。不过,对于“重瞳”,并非如有人理解的那种“双瞳”,“双瞳”与“重瞳”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双瞳是指有两个并列着的瞳孔,从医学角度上来说,多属奇形或病态;而“重瞳”则是两个瞳仁的上下重叠,此种情形,实际上可能并不存在,更多的是视觉上的一种印象或主观感觉,即看起来好像有两个重叠的瞳仁,这应该是舜帝目光炯炯有神、甚至具有“穿透力”的一种写照,正如我们有时候会听到这种说法:形容某某人的眼神厉害,盯着看人就像是两个“钉子”;夏代制玉匠师为了突出表现舜帝这种幽深犀利的目光和超凡的神力,便在舜帝眼神形象的表现技法上,将“重瞳”夸张作圆柱状,将“重瞳”之说变成一种很直观的形象,这是出于对祖神的敬畏而腻构的夸张,也是表现手法上的一种艺术创新;此外,这种凸目的造型与“龙颜面目角”的描述亦具有一致性,对于“目角”,我们可简单地理解为:双眼的神力犹如双角那么有威力,显然这是一种比喻,我们甚至可以将“重瞳”的凸目造型,同时也可看作是“目角”的一种造型。总之,“重瞳”和“龙颜面目角”的记述,都为舜帝神像的凸目造型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虞舜大帝神像造型考

 虞舜大帝神像造型考

虞舜大帝神像造型考

     有学者将凸目称作“纵目”,也有些不妥,“纵目”应是相对“横目”而言,传说故事中的二郎神和“马王爷”都是三只眼,中间的那一只,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纵目”!顺便说一句,这种夏代独有的凸目造型,也许还是传说中“千里眼”的一种象征,至于后来发明的望远镜,是否也与此有关,那就另当别论了!

虞舜大帝神像造型考

    虞舜一生励精图治,建树了辉煌的业绩,正如《史记》所载:“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因此,后世都将他视为神明;生活在冀州北部地区的夏代民众,多为红山先民的后裔,一向有爱玉、崇玉的习俗,加上他们早已具有的敬天法祖理念,便挑选(或领取)大块美玉,怀着一种崇敬之心,雕琢出舜帝的各种神像造型,供广大民众在这些神像面前,隆祀厚祭、拜谒祈福。从这些雕像所采用的玉料来看都是透闪石软玉,这与夏代冀北地区其它玉器的用料完全相同,而且在头像背面还多刻有夏代文字,进一步印证了它们都是夏代的玉作。冀北地区的夏代先民,之所以由衷地尊崇虞舜大帝,还有如下情结:据说舜帝也是冀州之人,《史记》有载:“虞舜者,名曰重华,冀州之人也”,《禹贡》亦载:“冀州地,即尧舜之都”;此外,我们在夏代冀北地区,主要在今赤峰市敖汉旗一带,还发现有成组的圆雕凸目立像,它们面部的造型与舜帝的凸目神像基本一致,这类造型可能是虞舜后裔部族的形象,从它们手捧祭器、祭品的造型上来看,应该是一组祭祀群俑,突出表达着有虞氏后裔子孙对先祖的爱戴与尊崇,将继承“孝感动天”的先祖遗志,永世不渝。这组圆雕凸目立像,也是夏代先民人、神合一理念的一种体现。

虞舜大帝神像造型考

    舜帝的神像,可能还有多种造型,我们从有关报导得知,在四川古蜀遗址还发现有高大的青铜立像,不仅如此,近年竟发现有大型玉雕立像,从它们的面部造型上来看,与头像完全一致,无疑也都是虞舜大帝的神像,它们的出现一定与某些大规模的宗教活动或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有待专家们深入研究。

虞舜大帝神像造型考

   图中的玉雕组合,为四川《蜀玉馆》的“镇馆之宝”,通高达3.25米,轰动世界,不过,从造型、纹饰与工艺等方面来看,它们融合着有虞氏的固有文化,但它们产生的年代不会早于夏代,其立像显然是仿青铜立像的造型。

    夏代先民虽有共同信仰,祭拜着同一祖神,但夏朝毕竟还是属于复杂联邦式的政权,包括着多个部族或联邦国,不同的部族(或民族)还会承袭着各自的信仰习俗和特殊的图腾崇拜,因此,在它们所供奉的神像中,也往往会有着“民族性”特征,诸如在舜帝神像头上再附加一蛇形纹或龙纹或人首鹰纹等复合造型。

  虞舜大帝神像造型考
    “巫玉”时代的玉器多为神玉,在夏代的玉器中,仍然会见到大量的神玉,神玉的主要特征是造型抽象、夸张,往往会出现一些奇异、怪诞的造型,甚至令人不可思议,舜帝神像的凸目造型,就具有典型的神玉特征,其实,后世所有庙堂或神殿中的神像,绝大多数都是夸张的造型,如四大天王、弥勒佛、十八罗汉等等,无不如此,既是“神”,其造像必“神化”,以充分地喧染其神力与神威。

虞舜大帝神像造型考
    虞舜大帝的神像,已成为人们的精神皈依所在,人们在这种神像面前,虔诚地拜谒、祭祀、祈福,世代沿袭,便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宗教形态,即从原始时代以“万物有灵”为基础的自然崇拜,发展到以人形神灵为崇拜中心的宗教体系;应该说,这是中国宗教文化发展中的一个质的飞跃,甚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至少从夏代开始,中国的宗教就进入了对人形神灵崇拜的新阶段,并一直延续至今;事实上,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所有的宗教,几乎都是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作为神灵的化身,诸如释迦牟尼、关羽、耶苏等等,不过这类宗教形成的时间,远没有夏代久远,应该说,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文化,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神像”,从这一角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中国在夏代就已经有了世界上最原始的“佛”,有学者说,佛教最早起源于中国,不无道理,当然,这里所说的“佛”,并非如今所指的释迦牟尼,而是广义上的“佛”,若按“佛”的内在精神本义,中国古代的虞舜大帝,最可称其为圣德无量的原始大佛!
虞舜大帝神像造型考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