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特殊篆书九叠篆钱赏析

标签:
鉴定研讨人文/历史文化钱币九叠篆 |
分类: 契丹(辽)钱币研究 |









北宋钱中有一枚享誉泉史,俗称“皇宋九叠篆”的钱币,曾被历代钱币学家,钱币收藏家视为稀世珍品。认为它是数千年中国钱币史上唯一一例用九叠篆篆写的钱币。这是个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言论,是建立在臆想上的臆说。因为辽契丹太祖年间就已经铸有九叠篆钱,而且是两种。
这些钱币学家,钱币收藏家为什么会犯这样低级的知识性错误?其原因就眼界太狭獈,只盯着了年号钱。犯了认为非年号钱就不是货币的想当然的错误。其次受宋儒及宋以后大汉族主义文人“只有宋人文化先进,经济繁荣,其它民族都愚昧落后茹毛饮血”谣言的侵毒,先入为主地认为北方契丹也与其它民族一样落后,根本不懂得九叠篆,造不出九叠篆钱。
事实是契丹早在正式建立帝国体制的916年开始,所有汉文契丹文官印就全部使用了九叠篆铭刻。而此时距宋诞生还近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中,契丹人早已铸出了九叠篆钱。只不过在不把自铸钱币用于流通,更注重特制钱的契丹国,他们铸制的是祝寿钱和生肖钱而已。它们就是本文展示的“龟龄鹤寿”和“本命元神”两种九叠篆钱。
本文展示的四种九叠篆“龟龄鹤寿”钱和一种九叠篆“本命元神”,都是辽契丹制造的雕母钱、母钱。它们都是手工雕刻,钱文纤细深峻陡峭,笔画似刀剁斧劈,精整神气,异于常品。“龟龄鹤寿”合背银钱(见图1、),径52.74毫米,穿径9.38毫米,厚3.71毫米,重46.8克。“龟龄鹤寿”鎏金背四蝙蝠钱(见图3、),径54.02毫米,穿径9.54毫米,厚3.62毫米,重42.7克。“龟龄鹤寿”合背铜钱(见图2、),径53.01毫米,穿径9.46毫米,厚3.76毫米,重45.1克。“龟龄鹤寿”阴刻背四花金钱(见图4、),径43.32毫米,穿径9.84毫米,厚2.32毫米,重26.5克。四种同九叠篆钱文钱由于材质、形制、制作工艺的不同,使这些同钱文蒙上了神奇的色彩。
其实,九叠篆并不神秘,它只是一种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反复折叠,盘旋屈曲,点画皆有纵横两个方向,填满空白部分,求得均匀。“曲屈平满”的印文书法。九叠篆,主要用于印章镌刻,其笔画折叠堆曲,均匀对称。每一个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的繁简确定,以曲屈平满为主,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之所以称为“九叠”,则是因“九是数之终,言其多也”。
九叠篆最大特点集中在笔划处,给人的第一直观感觉是笔划折叠均匀,笔划布局呈正方形,填满了印面。九叠篆发端于汉代上方大篆,始于隋唐,盛行于辽宋、流布至今。辽宋金元官印普遍使用九叠篆,成为中国印章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辽代九叠篆与宋九叠篆篆法大同小异,都是把直线变曲线。通过对直线的加屈,把相对简单的线条变得复杂,使得稀疏的笔画变得茂密。只不过因契丹地域汉字异体字俚俗字较多,契丹九叠篆往往因俗字入篆增加了识读难度。
赏析辽契丹的九叠篆“龟龄鹤寿”与“本命元神”钱币,不难发现其最大特点集中在笔划处,给人第一的直观感觉是笔划折叠均匀,笔划布局呈正方形,填满这个钱面。每一字每一笔划的折叠处都是九十度角。为了修平一些突出的笔划,对其进行平缩修饰。为使钱面中的四字外缘达到齐平的效果,做了收平笔划的处理。由于书写钱文的人深知汉字的笔划布局特点,构思时注重折叠笔划恰到好处,保持笔划间距的相等,灵活地对笔划简略的字适度变形,修平不规则笔划的走势,强调整体效果的和谐。这枚钱币具有鲜明的九叠篆的书法特色,笔划经过折拐后,弯曲却不失流畅,给人以整体上的韵律美。九叠篆不像鸟虫篆那样繁复多变、技术性强,而是相对简单直白,更易入手。你会油然而生出一些情趣来。因为九叠篆细巧刻工、藏而不露的典雅美,能让你品味深远。
“本命元神”钱应是和道教关系密切。本命元神,又稱為日主元神,也就是你的“出生日”的“日元”、“命主”、“元神”,简单说就是一个人的“生命神”,是他赋予了一个人的生命,并伴随人一生。“本命元神”的离去,就意味着人生命的结束。本命元神的思想产生于汉代五行和天干地支理论,是伴随着十二生肖崇拜中“本命年”信仰而出现的一种宗教情结。契丹人是十二生肖最早的崇拜者,是“本命年”最早的提出者,“本命元神”亦应是契丹人创造。契丹的“本命元神”,经道教改造发展成了道家生命神,并传到中原继续受到推崇。
“本命元神”钱应最早出现在契丹,最近几年北方各地陆续仍有出土,就证明了这一点。本文所展示“本命元神”钱和“龟龄鹤寿” 合背铜钱,都同出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吉林白城子伪满警察局旧址工地。说明“本命元神”钱和“龟龄鹤寿”合背钱,都是辽契丹为皇帝和皇室成员诞辰或“再生仪”特铸之祝寿钱。本文的“本命元神”钱(见图5、)是枚精铸母钱,径47.57毫米,穿径10.23毫米,厚4毫米,重34.5克。遍体金黄。钱背(见图5-2、)为神仙、灵龟、仙鹤在松树下的图案。钱面(见图5-1、)“本命元神”四字旋读,九叠篆书写,笔画自然流畅,似行云流水,宛如彩绸折叠,典雅庄重而又华美。
对此钱篆文,此前很多钱币收藏家误读为“泉福元神”,“泉府元神”。断代多误断为宋,他的以为宋仁宗宝元年间(1038-1040年)能铸“皇宋九叠篆”钱,也一定能造“九叠篆本命元神”钱。岂不知此时辽宋正进行激烈的文化斗争,正因为辽契丹制造了足以显示自已文化先进的九叠篆“本命元神”与“龟龄鹤寿”,所以宋仁宗下令铸造“皇宋九叠篆”钱,我用行用钱对抗你非行用钱,不正显出我煌煌大国的气势吗?
钱币断代不能只凭钱文书体,更重要的是要把钱币放到历史环境中,社会宗教背景中,综合分析,寻找出更多可靠依据,这样才能得出正确断代结论。宋代是因为“澶渊之盟”后,为了遮羞才把道教逐步捧高的,仁宗时道教刚走上皇家神坛,各位神仙位序尚在厘定,契丹传来的生肖崇拜、元神崇拜,尚未得宋朝君民的认同。试想,这种情况下,宋人能铸造契丹道教的“本命元神”吗?
笔者之所以今天展示几枚自藏的辽契丹九叠篆钱,目的就是要为辽契丹钱拨乱反正,用事实和实物,还契丹九叠篆钱以本来面目,让其名正言顺地回家。并以事实证明契丹文化并不比宋落后而已。笔者无意与任何钱币学家争一短长,欢迎各方家各以事实自撰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让众位泉家和历史去评论吧!
泉痴山人2013-9-2于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