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崇民先生就“契丹小字纪年款的金黄釉大碗”  答仝记朋友质疑

(2013-09-03 04:23:46)
分类: 收藏感悟

刘崇民先生就“契丹小字纪年款的金黄釉大碗

答仝记朋友质疑

〖博主按〗830日,本博发表了刘崇民、裴元博二先生的博文《金代存世唯一的一只刻有契丹小字纪年款的金黄釉大碗》。文章发表后,受到了各方的关注,91日《北京青年报》为此特发简讯报道了此事。当然,也有朋友对该碗的断代和真实性提出了质疑。这是很正常的事。有看法心平气和地谈出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求达到共识。达不到共识各自保留自己的意见也好。本博欢迎所有朋友对本博所有展示物品质疑讨论,也欢迎物主据理与质疑者商榷研讨。只要与人为善,以事实说话者,本博都给予全力支持,并尽量服好务。今天本博发表碗主《刘崇民先生就“契丹小字纪年款的金黄釉大碗”答仝记朋友质疑》一文,目的就在于此。盼两位先生畅谈己见,拿出证据,以理服人,共同把辽金文物研究好,研究透,造福国家,造福下一代。

仝记朋友:

刚看到你对《金代存世唯一的一只刻有契丹小字纪年款的金黄釉大碗》的质疑,对您关心并认真阅研文章、提出质疑的精神表示衷心感谢!这样可以推动去伪存真,促进文物收藏鉴赏的进步。

您提出的问题,笔者也曾提出过,怀疑过。这次,笔者又认真核察,并且进一步坚定了其为真品的信心。

一、关于“不足十年的河南假货”。我感到,从造假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样是造假,造全品是更好卖、更能挣大钱的。但为何却费力仿造不能挣钱、甚至难于出卖的残次品,这不合常理。此碗虽然完整,但有6处老窑小残、二处老碰小残。这八处残,都带有年代久远的包浆。对于造假来说,老残及包浆是最难伪造的。这可能要等到新的科技发明被造假者所用才会出现。

二、关于“金代文献缺失的很严重……怎么就能肯定是郎君行记所载事项。辽金的史料十分缺乏,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据此中的线索,结合其他情况作出判断。如果等通过考古、发现等,待史料齐备了,那么辽金史及其文物研究可能要推迟几十年、几百年。这样还能有辽金史及其文物研究的进步吗?不能过于苛求历史。而且,笔者提出其《郎君行记》的同一,并非简单认同,是基于此前已经发现的二件郎君石刻、与二件《郎君行记》石刻相同的契丹小字年月日纪款的有明显辽金特征的特制大碗的一致性,结合金代的历史背景、金宋战争条件下维护金统治的客观需要、完颜撒离喝的个人特质提出的,是符合历史合理性的。

三、关于“假就假在郎君行记上,因为这是唯一的有汉文对照的小字文本,臆造必须先拿他上手。”朋友有所不知,辽金文物中的契丹文字和汉字,没有逐行、逐字对照的,只有前后整篇分别存在的。道宗皇帝哀册是这样,无字碑上的《郎君行记》也是如此。因为契丹文的语法不同,即使是专家也难以汉文对照逐读契丹小字。对于不懂契丹文字的造假者来说,更是难,甚至不可能。“甲寅年仲冬十四日”、“题”分别处于《郎君行记》契丹小字文的不同位置,如果不能识读契丹小字,可以说难以在《郎君行记》契丹小字中找出 “甲寅年仲冬十四日”,也难以找出契丹小字“题”字。如果说,这是造假的证据话,那只能说是专家造假了。这可能吗?

四、关于“金代多用年号纪年,干支随后,很少有干支单独纪年的……已出土文物有几个是只用干支纪年的?这是实际情况,主要发生在能够传代的文物上,如《郎君行记》。但这只大碗,非金、非银、非铜、非铁,非石,是瓷的,是易耗品,容易破碎。应该说,有几年就破碎了,不可能用于传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年号跨越一个甲子即60年的。因此,在一个年号的皇朝内,不写年号,只用干支纪年,应能十分清楚地知道所纪的年份是那一年,因此易耗易碎品、非传代品,干支纪年足以,即根本就用不着年号纪年。如果其用年号纪年,就奇怪了。

此外,关于“还是官府督造的器物”。这是官府督造的民用瓷器,不是官窑、用于皇家的瓷器,所以不那样精,也不可能精,用不着年号纪年。

五、关于“您见过从左往右写的契丹字吗?”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多数现象,但并不是历史上的全部。朋友有所不知,在中国古代,汉字、契丹字等的书写方法多数是竖写,从右到左。但正如中国古代史上繁体字通行时,还同时有大量的异体字、简体字流行一样,也存在有汉字、契丹字等从左到右横写的情况。否则,就不会有发展到今天的汉字从左到右的横写。而且,辽金从左到右横写汉字、契丹字的文物大量存在。朋友只要看一下辽金钱币就知道。举例如下:

由上可见,这些辽金汉文和契丹文的钱文都是由左向右旋转书写的,也即由左到右横写的,或者直接是由左到右横写的。这与金黄釉大碗上契丹小字的写法是一样的。

六、关于“你不觉得有几个笔划有些不对头吗。”从这些字中,多数有古契丹人书写文字峻力和粗圹豪放,应是精通并经常书写契丹小字者所为,并非造假者所能写出。我们看到,《石墨镌华》中收录的不懂契丹字的书法家临摹的《郎君行记》上的契丹小字,基本是形象,而神不大象。至于有几个笔划不对头,则是正常现象。因为烧造大碗的工匠不是书法家,而且不是用毛笔写,是用竹签在碗的半干泥胎上写刻,不是在平面上写刻,是有难度的。胎土不精、有杂质,写刻时就会出现拐弯跑笔。如果完全符合,就会比真的还真,适得其反。

朋友,通过我们平等的讨论,不仅有助于这只碗真伪的辨别,也有助于辽金文化和文物的研究。

再次感谢你!

 

        刘崇民

      201391

附录:

京川游侠2013-08-30 06:45:44

好东西,确实难得,恐非孤品!但是,专家将其断为金代,不甚明白其断之理由。因为,这种黄釉是辽瓷中最常用的釉色,胎质亦然。故,黄釉加契丹文为什么不是辽代而是金代?不明白,故拙见一二,见笑了!

博主回复:2013-08-30 08:02:29

游侠老弟,谢谢光临!其断为金代理由,我考虑有如下几点:一、金黄釉瓷在辽金属民用瓷,辽代宫廷除殉葬冥器外日常是不用这种低温釉瓷;二、辽代仅金银器发现契丹文铭款的,而金银器均为官制官用器,基本都不是日常实用器皿;三、辽代文禁之严史无前例,一字契丹文不许流入他国,所以禁止一切可能出口器物铭写契丹文。日用陶瓷属出口物资,故不允许铭刻契丹文;四、辽对契丹文使用范围有严格规定的,主要用于刻记功碑,符牌,印信,特种钱币,宫廷用品,祭祀用品,丧葬用品,宗教用品,多为金银铜石质受材。日用器皿是严格禁铭契丹文的。因为契丹人觉得那是对国字的不敬。五、辽把契丹文视为国家机密,秘而不宣。故不会在制造量巨大的民用瓷上刻写契丹文,以防泄密。以上是我结合以故契丹文专家陈乃雄对契丹文性质分析所作的回答,根据这些情况推断大碗纪年款绝不可能在辽代烧造。这个回答你满意吗?游侠老弟。

仝記2013-08-30 14:17:08

这一批货是河南所产,不足十年耳。

博主回复:2013-08-30 22:20:24

盼能拿来实物证明自的观点!

仝記2013-08-31 00:03:33
1.
这些河南货只是过眼,从来不买他,谁留这个呢。鉴真不易,因为真货少见,但辩假容易,见多了假的就知道假货是哪里出的,出自谁手。临时我不可能去给你找相同的货物。
2.
您说甲寅年金没有什么大事,金代文献缺失的很严重,比辽一朝留下的文献还要少,所以怎么就能肯定是郎君行记所载事项。经常接触臆造品的一眼就能看出来疑点,那就是他假就假在郎君行记上,因为这是唯一的有汉文对照的小字文本,臆造必须先拿他上手。再者您听说过历史上有谁有刻碗记事的,还不刻写事由,只刻一个日期,还弄个“题”字在后面。
4.
金代多用年号纪年,干支随后,很少有干支单独纪年的。另金也有用十二律纪月的,怎么就那么巧,都写成“甲寅年仲冬十四日”,而不是别的纪年写法?况且还是官府督造的器物。已出土文物有几个是只用干支纪年的? 
5.
您见过从左往右写的契丹字吗?而且你不觉得有几个笔划有些不对头吗。

博主回复:2013-08-31 05:30:34

谢指点,仅从照片看看不出太多破绽。盼藏家和质疑者都能以实物说话!您的分析有一定道理,再次表示感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